计算机系举行教师座谈会
计算机系教师座谈会于2006年1月6日下午举行。参加座谈会的有计算机系全体教师(含部分实训基地的教师和外聘教师)和教务处钱处长。座谈会由系主任助理陈康老师主持。
计算机系主任沈孟涛教授首先回顾了2005年在教学工作方面的改革措施,其中重点谈了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分叉教学和05级C语言课程的改革方案,并对2006年新生教学计划的制定提出了设想。接着由茹志鹃老师、吴青老师、欧阳禹老师、徐金宝老师、顾步云老师、陈康老师、周涛老师和徐小霞老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茹志鹃老师在发言中介绍了C语言课程的改革方案中“C语言课程”和 “数据结构”课程合并教学的经验,茹老师从数据结构课程改革前存在问题开始谈起,谈到在课程合并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措施:(1)抓住本门课程的重点。(2)讲清楚数据结构与C语言之间的关系。(3) 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4) 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5) 采用案例教学法。(6) 讲课过程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如何解决“程序”上机实践中学生人数多与辅导教师少的矛盾,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方法:(1)上机采用分组管理。(2)明确上机任务。(3)让上机内容可视化。使学生通过仅一个学期的教学,建立起初步的编程思路。再结合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实训,强化这种思路。
吴青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专业分叉教学”对学生的推动。进行分叉试点教学,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及视频方向分叉。分叉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一个“实”字,使学生集中精力去学到本专业的专业技能之一,吴老师说:“分叉班的特点就是就业方向和学习方向明确”。
承担分叉班嵌入式系统方向教学的欧阳禹老师谈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经验:(1)管: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量化管理;(2)促:在保证课程内容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督促吸引学生学习;(3)巧:把教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介绍给学生,从而巧妙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少走弯路,更快的掌握课程知识技能。
多年来在计算机系上课的徐金宝老师虽然是外聘教师,但在该系教师和学生中的影响较大。他谈了编程类课程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在上课过程中还是要以板书、讲解去阐述书中精粹,要适时地对学生“如何做人”进行引导,体现“大教育”的思想,帮助学生明确方向,提高信心。
会上,外聘教师顾步云也谈了这学期针对学生的特点在“IT项目管理课程”中所做的尝试和改革。根据学生“逆反心里”比较强的特点,提出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强制学生学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陈康老师在发言中提出了“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思路: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工科学生适当配置社科类及管理类课程。在课程安排上考虑集中授课的方式来避免目前课程时间跨度太长的问题。
辅导员周涛老师也谈了学生管理工作体会:(1)做学生管理工作要全身心地投入。(2)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辨证地分析学生,发掘学生的闪光点。(3)抓重点工作,做重点学生的工作。使工作忙而不乱。(4)关心、扶助重点学生,使学生不掉队。总之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同时还要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能抓住重点,工作起来就井然有序,得心应手。
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多年的徐晓霞老师,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提出:(1)要耐心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方面的思想疙瘩,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与自身兴趣的结合点;(2)教师对学生严格考核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3)辅导员老师经常性的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学生旷课,制止课堂不听课的现象;(4)教师和辅导员要双管齐下,共同管理与教育学生;(5)适时召开班会,在学生管理中作用突出班会的作用;(6)做学生管理工作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心态要平和。
大家对各位教师的发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观点,使计算机系今后工作的思路更清晰,更明确。
最后,参加会议的教务处钱浩希处长作总结讲话。钱处长对计算机系2005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赞扬计算机系的老师个个有思想,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同时钱处长对计算机系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
本次座谈会的目的就是总结交流半年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听取教师对系在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意见,促进系改进工作,以利今后继续前进。
座谈会结束后,大家都表示:“此次座谈会召开得很有必要也很及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家以此为新的起点,汲取座谈会上各位老师的宝贵经验,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符合高职特点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为我院建成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而努力奋斗。”(徐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