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张焕春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作者:张焕春 发布:2006-01-05 阅览:

以评促建 打造一流民办高职院校

张焕春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0615)

200510月,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民办高职院校中,率先接受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在迎接评估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领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意义,深入思考民办高校在发展定位、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等一系列事关学院发展大局问题上的对策和思路,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提高教育质量不动摇。评估后,专家组对我院的总体评价是: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应需而生,应需发展,适应市场,不断创新。办学六年来,重视质量,精心育人,艰苦创业,打造品牌,声誉好、风气正、机制活、人气旺、设施新、校园美。学院上下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正在向着社会满意、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民办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目标努力奋进”。评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给学院发展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机遇。

一、构建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机制

正德学院每年招生面对的是专科第二批录取的学生,他们中有的高考分数仅仅达到省控线,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们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致力解决的首要问题。我院从“正德厚生”的核心理念出发,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思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合格人才。

1.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2000年起,学院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计划,明确了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在内的人才培养规格。在综合素质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教育活动。通过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主题团日和主题班会等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大熔炉中受到教育和锻炼。二是把思想教育融入多样化的课程教学之中。几年来,我院在着重抓好必修课教学的同时,为学生开设了音乐欣赏、诗词鉴赏、书法艺术、摄影艺术、普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等20多门公共选修课,普遍受到学生欢迎。三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始终把学生视为最积极因素,组织广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2003年我院在学生中组织发起“双带”(即广大干部、学生党员、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步)活动,调动了广大学生建设优良学风和校风的积极性。

2.厚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启迪学生自觉成长。对于一些学习基础差、行为方面有缺点的学生,正德的管理者和教师不轻言放弃,而是尽最大努力做好转化工作。我院辅导员总结编写的《学生管理工作200个怎么办》正是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写照。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我们厚爱学生,多一份爱心,多一点耐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环境。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学院实施了五个“400万工程”,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了校园网、报告厅、标准田径场、运动馆和绿色校园,形成了配套齐全的物质文化环境。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着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蓬勃开展。校园里活跃着15个学生社团,各类讲座、展览、演讲会、辩论会、运动会等活动经常举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正德风景线”。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生活成为大学生补充新知、开拓视野、增强能力、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

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学院坚持以评促建,把“重在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以落实,切实加强内涵建设。近年来,我们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

1.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出发,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也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我院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和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按照江苏省“加快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规划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及学院所在地——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的信息技术和汽车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群,结合学院自身优势,先后设置了电子、计算机、数控等工科类专业,通信、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类专业,以及软件技术、物流管理等现代服务类专业。六年多来,我院不计办工科类专业投入成本之高,但求社会急需、学生就业前景看好之效。20039月,适应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及时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分流,提前两年为社会输送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学校还设置了“电视网络新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以及“工程造价”等工文、工管、工艺相互渗透、突出高职特色的专业。200512月,新增汽车整形技术专业,办江苏万帮汽车有限公司打造急需的汽车整形技术人才。总之,社会需求、学生就业就是我院专业设置的方向。目前,我院共有各类专业24个,其中工科类专业占一半,信息技术类专业在校生占40%,形成以工科为主导,信息技术类专业为核心,工文管经艺各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2.从岗位职业群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出发,着力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学院根据“理论够用,技术先进,技能扎实”原则,构建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公共课和基础课一职业技术基础课一职业技能课”课程新体系,除公共课和基础课外,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数之比达到11。为更好地使学生的实习与就业相衔接,学院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毕业实践环节,使学生的毕业实践成为就业前的岗位培训,促进学生的岗位技能得以切实提高。

3.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本任务出发,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平台。从2000年下半年起,总计投入3150余万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先后建成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应用、视频与动画等10个实验实训中心,共52个实验实训室,34个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电工电子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设备先进,实验师资队伍力量强,坚持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管理,20034月通过江苏省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之后,我院整合电子、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资源、制订了涵盖四个专业基础和四个技术方向的大电工电子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方案,20058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我省民办高校中唯一的省级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1.推进校企合作教育,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联系,加强合作办学,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实效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生实习环节推向企业去做,学生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实训,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实地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增加了企业工作的感性知识,加强了技能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对于促使他们融入企业、提高就业竞争力意义非常重大。目前,我院先后与东华、商友、国际金鹰等34个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每个专业都有1-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提供了广阔空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已经成为学生熟悉企业生产、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

2。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与企业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使人才培养过程与目标就业岗位对学生知识素质、职业技能的实际要求更加明晰;推进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计划制定,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才是“必需”的,才是“够用”的困惑,同时拥有了稳定的、高质量运行的校外实训基地。2004年南京马可尼科技有限公司对我院毕业生质量非常满意,进一步提出了对口培养20名信息工程与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定单培养计划。2005年,我院选拔了26名学生为南京软宏科技有限公司开办赴日JAVA软件开发人员定向班,实现学业与就业、人才培养及使用的对接。

3.深入市场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有的放矢做好人才推荐工作。为促进用人单位更好更及时了解毕业生情况,学院经常深入市场和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双方都认识到,企业要挑选适用人才,学院要培养适销对路的学生,企业和学校就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合作,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沟通信息,携手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每年学院通过召开“校企联谊会”、“毕业生双选会”等形式,为学生就业开通了“绿色通道”。

4.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能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的创业者。高职学生虽然只有专科学历,但不乏自主创业者,他们身上也有创业的潜能。学院重视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培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学院通过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组织创新创业报告会、请优秀毕业生返校演讲走向社会的经历和体会,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教育。

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已经结束,但创建工作却任重道远。“十一五”期间,在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观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院将以规范和创新为主题,向提高教育质量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迈进,以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大众的职业精神,努力把正德学院打造成一流的民办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