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经济与管理系“直播惠农 助力乡村”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经济与管理系 作者:刘妍 审核:周慧 编辑:丁丹妮 发布:2024-08-29 阅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创新应用,引领广大青年上好社会实践这一大思政课,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直播惠农,助力乡村”实践队,踏上了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的土地,他们怀揣着对乡村未来的憧憬,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企业、学习红色文化、体验直播销售,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这里是闻名遐迩的‘大蒜之乡’,每一颗大蒜都承载着农民的辛勤与希望。”在江苏黎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展馆内,公司党支部书记韩洪庚向实践队介绍道。实践队中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刘香玉,对这番话深有感触。她站在现代化的展馆内,凝视着那些通过科技手段优化管理的大蒜产品,心中涌起一股想要为农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冲动。

在田间地头,实践队成员与农民们并肩劳作,体验了大蒜的分选与搬运过程。他们小心翼翼地将一袋袋刚从地里挖出的大蒜进行分类,确保每一颗大蒜都符合企业的收购标准。阳光下,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同学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

离开大蒜田,实践队一行又来到了邳州的银杏产业基地。尽管夏日里银杏叶未着金黄,但郁郁葱葱的树林依然展现出勃勃生机。学生们了解到,银杏不仅是美化环境的风景树,其果实和叶子还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这片丰收的土地上,实践队员们亲身体验了银杏的加工流程。从采摘、清洗、去皮到烘干、包装,每一步都凝聚着劳动者的汗水与智慧。通过参与加工过程,他们深刻理解了银杏产业的不易与潜力,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看,这就是我们的竹编艺术品,每一根竹子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在陈楼镇竹园村,村主任孙敏自豪地向实践队展示着村里的竹编作品。竹园村村民世代以竹编为生,这项技艺历史悠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陈楼镇竹园村党支部书记刘兵玉详细向大家介绍了竹编的各个工序,从精心挑选冬竹、削竹备料,到起底、编织、锁口,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学生们在惊叹之余,纷纷拿起竹篾,在刘书记的指导下学习竹编工艺课。

“你们年轻人懂技术,能不能帮我们把竹编产品也带到网上去?”刘书记的一句话,触动了实践队成员的心弦。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竹编产业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同学们,这里是我们邳州的精神高地——王杰烈士纪念馆。”随着带队老师的指引,实践队成员们步入了庄严肃穆的纪念馆。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生动的展品,仿佛在诉说着王杰烈士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感人故事。“王杰烈士的精神,是我们永远的财富。”一位讲解员深情地说,“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奉献。”

紧接着,实践队又来到了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这里,是历史的见证,是英雄的战场。通过参观纪念馆内的战役沙盘、武器展示以及珍贵的文献资料,实践队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被革命先烈们英勇抗敌、不畏牺牲的精神深深震撼,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在邳州数字产业基地的直播间内,实践队成员们化身为热情的讲解员,面对着镜头,他们满怀激情地说:“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带您走进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一个充满故事与特色的地方。在这里,不仅有承载着农民辛勤汗水的大蒜,还有巧夺天工的竹编艺术品,更有那段令人敬仰的红色历史......”

镜头前,他们一一展示着邳州的特色农产品,从金黄饱满的大蒜到精致细腻的竹编篮子,每一件产品都承载着邳州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同时,他们还穿插讲述着邳州的红色故事,让网友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情怀。

通过这场直播,实践队不仅成功地将邳州的特色农产品和红色故事推向了更广阔的网络空间,也激发了更多人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他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邳州的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

虽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但乡村振兴之路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将继续深化与当地乡镇和企业的合作,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将继续关注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元化的精神食粮;还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见证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的乡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