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封来信
作者:唐旭坤 发布:2006-03-06 阅览:

一封来信

编者按:

请大家读一读这封来信。这是一位已经离校的同学写给他的指导老师、计算机系主任沈孟涛教授的信。这封信很感人,它的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学校的眷恋,对学习的向往,对老师的感恩,对社会的认识……。

少年应识愁滋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到处充满激烈的竞争。作为一名青年人,如何走上社会适应社会,这是每一个青年学子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同学们在糖水里泡大,在父母的呵护和社会的关爱下长大,当你真正走上社会的时候,你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使你的事业有所发展,就不可能一直躺在父母的呵护和社会的关爱之中。唐旭坤同学在信里说“压力是从来没有过地大”,“很多事情是我力所不能及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唐旭坤的感悟是“必须按照社会规则生存”。因此,我们每一个青年学子的确应该重视学会“审视问题的全面性,交际能力,责任心,更重要的是知识……”

我们已经毕业离校的1300多名毕业生,他们有很多在单位里受到重用,有的则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打拼出一片新的天地。他们共同的感悟就是恨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甚少,在工作中需要“恶补”知识。同样,唐旭坤同学在校学习时曾因高中阶段迷恋网游荒芜学业而奋发,“三年间没有去过网吧”,现在,他走上工作岗位仍在不断地为自己“打气加油”。我们相信,他今后一定能做得更好。

我们热切地希望在校的6000多名同学能从唐旭坤同学身上悟出一点什么!

父母希望我们长大,社会需要我们成熟,让我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为自己将来走上社会,成为“四化”事业合格的建设者而励志进取吧!

 张院长阅读唐旭坤来信后的批示

 

沈老师:

您好!

今天晚上怎么样也没睡着,还是给您写封信吧!您很了解,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从一个不问世事的小皇帝,忽然失去一切的外界保护,也失去了经济来源,自己要养活自己,压力是从来没有过地大。

在工作中,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很想把长辈们交代的事情做得很完美,但是很多事情是我力所不能及的,所以差错经常会发生。所以现在我很努力地在学习。有时候我很怀疑我的工作能力。毕竟,到了正德我便背负着预科生这个负担。这个名号有时候让我喘不过气来。从小我便很好强,我想所有的事情都比别人做得出色,小学初中我的成绩很好,好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受到老师的重用,我觉得很满足,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涨。到了高中,我忽然迷上了上网,这使我从班上的前几名刷地掉到了倒数,家里人的劝说,老师的教导都是徒劳的,这也使我高考分数没有达到省控线——也是我意料中的事情。高中期间,我幼稚地认为,高中毕业了,做个平凡的人,这么一辈子就算过去了,再没有出息,我捡垃圾也能养活自己。家里人为我的想法伤心了很多次。现在想想,原来那时的思想真的很幼稚。

高中毕业了,看着同学们陆续都拿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我的心里忽然很嫉妒他们。我也想拿到通知书,我想读书……但是那么点点分数,我没有资格和家人提出要求,真的不好意思说出口。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没有放弃我,暗地里给我报了正德。他们拿着正德通知书给我看时,我真的感动到热泪盈眶,那一刻起,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戒掉网游。我要和我的同班同学一起毕业。

    最兴奋的那天,当我领着生活用品来到宿舍,呼吸着宿舍并不是很清澈的空气,我觉得这是大学的味道。大学三年间,我没有去过网吧,因为誓言不能被自己摧毁掉。由于高中课程基本上没有学,大学一些电路课程学起来比较吃力,但是通过我的努力,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三年修完了该学的课程,达到了学分要求。家人很开心地笑着,我也跟着笑,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觉得我长大了,我真的长大了。

最让我觉得惋惜的便是,我没有给学校创造过什么价值。可以说,正德让我学到太多的东西,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必须按照社会规则生存。在这里,我学会了审视问题的全面性,交际能力,责任心,更重要的是知识……这些都是无形的资产,我会保存起来,以后会好好利用的。——感谢学校,——感谢老师。

时间已不早了,明天还要上班,给自己打气加油——我能做得更好!

此致

敬礼

   

唐旭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