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教学工作研讨会于2005年12月22日下午和24日全天举行。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课程设置改革和课程改革问题。出席研讨会的有学院顾问、原省教委副主任刘迪吉教授,张焕春院长,顾怡副院长,各系(部)主任、教学副主任,实验实训基地和教务处负责人。高建华副院长听取了会议的讨论发言。研讨会由教务处处长钱浩希主持。
12月22日下午,由电子工程系王高山主任、信息管理系詹勇虎主任、计算机系沈孟涛主任、外语系朱友飞主任、机电工程系王兴吉主任和实验实训基地欧阳禹老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电子工程系王高山主任在发言中阐述了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根据就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为目标,构造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作了具体说明;在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以《低频电子线路》为例,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信息管理系詹勇虎主任从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实践实训成效,围绕专业能力设置课程、强化技能熟练程度等四方面阐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提出了调整、整合相关课程,加强主干课程和强化技能熟练度训练的构想。计算机系沈孟涛主任在发言中提出了专业建设与改革发展的思路: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确定专业技能底线;以专业技能底线为依据并考虑适当的技能扩展空间来制订教学计划;沈主任还提出,为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工科专业应适当配置社科及管理类课程。外语系朱友飞主任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特点出发,以注意基础、强化听说、加强商务为指导思想,分析了原教学计划的不足,提出了课程的增、删和整合方案。机电工程系王兴吉主任结合建筑电气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构成方案,介绍了以职业技能模块组合职业技能课程群的初步设想。欧阳禹老师介绍了《嵌入式系统》课程实施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密切结合的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刘迪吉顾问在听取了会议主题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评估结束后,适时地抓住有利时机来研究改革、深化改革很有必要。会议准备得很充分,大家都有很深入的思考。通过会议,进一步提升了对高职办学理念的认识。刘迪吉顾问还强调指出,课程设置改革和课程改革要体现高职教育特点,要创出品牌专业,培育优秀课程、精品课程;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学院要鼓励创新、鼓励改革。在谈到课程设置改革和课程改革时,刘主任提出了四条指导原则:①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应符合行业的需求——包括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要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适应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体现一定的先进性。②要以职业技能为培养主线——必须确保职业技能底线要求,同时培养的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适应面和适应能力。③必须坚持产学合作、开门办学的方向——校内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都要抓好;要充分利用就近的校外资源。④要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秩序和教学形式——教学秩序和教学形式可以因专业不同而有所不同;要允许尝试、鼓励创新。刘主任还就教学方法、考试改革、教学研究、教学创新、第二课堂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12月24日,与会人员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系(部)提出了不少颇有创新性的改革思路。
社会科学系张应生主任在发言中讲到,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是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和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应体现在培养学生掌握行业前沿技能上。张主任认为,职业能力的定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必须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仔细斟酌推敲。应该十分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职业关键技能即专门技能的训练。张主任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不能忽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课程设置要体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要重视知识基础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源”和“本”的作用。在谈到职业技能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的关系时,张主任指出,职业技能基础课的设置要有针对性,要为职业技能课服务。职业技能课要防止异化为职业技能基础课的倾向。艺术设计系王克祥副主任针对艺术类专业的特点,重点讲了对艺术类学生进行分流培养的方案。
会议认为,在6年多的办学实践中,我院坚持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肩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历史责任,贯彻我院“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课程设置改革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迎评创优的过程中,在评估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评估后的整改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又产生了新的飞跃,我们认识又取得了新的突破。评估给我院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结合6年来积累的办学经验,乘评估所产生的思想认识新飞跃的东风,进一步将我院课程设置改革、课程改革推上新台阶,已具备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坚实的工作基础。我们要趁势而上,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我院课程设置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新突破。
会议认为,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办学方针。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密切关注和紧跟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设置改革和课程改革正是“主动适应”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因此,课程设置改革和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紧盯市场,与时俱进,与市场共进,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会议还认为,课程设置改革和课程改革,一方面必须坚持和体现职业技术院校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这条主线;另一方面又应该坚持和体现高等教育的教育层次,要注意“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职业能力的理论支持,使学生具备扩展其职业技能、跟踪和掌握新技能的能力。
会议责成教务处切实贯彻高职教育思想,以课程设置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大家的意见和会议成果,做好《关于制订2006级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起草工作。
张焕春院长最后作了总结讲话。张院长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蕴酿了很长时间,得到了大家的高度重视,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前,要从课程设置改革和课程内容改革入手,抓好教学改革工作。在制定06级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学生为本,既因“需”,又因“材”,拟订几种执行方案。张院长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项极其光荣又极具挑战性的工程,灿烂的明天,要靠我们全体同志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去创造。张院长还就我院“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提出了五项奋斗目标。通过“十一•五”的努力,要把我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