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院团委到系分团委到班级团支部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从院学生会到系学生分会到班级班委会也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从我院现实状况来看,三级团组织(学生组织)机构是健全的,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发挥不显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又如何解决呢?
结合工作体会和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三级组织建设薄弱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旧有思想观念的束缚。很多学生工作者和学生干部认为,院系团组织(学生会)就是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几场体育比赛,活跃活跃气氛就行,班级工作主要依赖辅导员、班主任从事日常性的管理工作,即班级干部对辅导员有很强的依赖性。这样,造成了院、系、班三级团组织(学生组织)之间基本无联系,想联系找不到组织的现状。据了解,目前班级干部中除了班长、团支书承担一定的日常工作量,其他干部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系分团委、学生会各部门没有加强与班级团支部、班委会的联系与沟通。如系分团委组织部部长主动召开各班级组织委员会议,上传下达、沟通信息,将系分团委的部分工作分解到班级团支部,这样班级组织委员就不再是闲职了,就有一定的工作做了,能力也能得到锻炼提高,从心理上讲也就使班干部找到上级组织了。
二是缺乏相应的业务指导。从我院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尽管各系党支部都比较重视对分团委、学生会的领导与指导,但毕竟各系党支部的工作重点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分团委、学生会指导上,没有太多的精力与时间。而院团委、学生会对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又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只能从工作安排上给予指导。同时班级学生干部普通存在着对辅导员负责,对系分团委、学生会并不负责的心理,使得系分团委、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真空,学生活动较难开展。
三是学生人数的多少也影响着学生组织作用的发挥。据调查,院、系、班三级团组织(学生组织)运作比较好的是小系。而大系则很困难。为什么呢?并不是大系的学生干部不负责,而是在人数较多、班级较多的系中,由系到班的管理幅度太大。如信息管理系总计有42个班级,系分团委、学生会召开一次班长联席会、团支书会议确实很困难,一项任务落实起来要求42个班级步调一致也很困难。
那么究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呢?针对上述难题,我认为:
一是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坚定院、系、班三级团组织(学生组织)自我管理的信心。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我们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精神、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院各系、部门的支持下,在我们各级学生干部共同努力下,院、系、班三级团组织(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模式一定能够建立。
二是真抓实干,创新机制,加强对院、系、班三级团组织(学生组织)的业务指导。院团委、学生会将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接受团省委、省学联指导,扎实工作、不断创新。一方面加强自身各部门建设,培养一支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系分团委、学生会指导力度,坚持例会制度,上传下达、沟通信息,使院系两级团组织(学生组织)信息畅通、工作连贯、保持一致。系分团委、学生会的建设是三级管理的关键所在,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各系党支部应进一步加大对系分团委、学生会指导力度,使系分团委、学生会成为连接院团委、学生会与班级团支部、班委会真正的桥梁和纽带。另外创新机制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计算机系采取由教师(辅导员)兼任分团委书记的做法就是很好的尝试,这样,分团委、学生会就有专人负责,专人指导,学生活动开展轰轰烈烈,效果比较明显,计算机系分团委 、学生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威信也大大提高。
三是准确定位、分级管理,寻求解决大系三级管理的方法。院、系、班三级管理,困难较大的是大系,但信息管理系已经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即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年级团总支,这样,系分团委直接指导三个年级团总支,具体任务分别由三个年级团总支组织各班级团支部具体实施。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年级团组织的建立,既调动了各年级的积极性,又减轻了分团委的压力。年级团组织在学生公寓管理、学生课堂纪律管理、学生活动开展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总之,要真正让院、系、班三级团组织(学生组织)发挥巨大作用,达到“三自”目的,任重而道远。我们院团委将一如既望,强化机制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加大院、系、班三级团组织(学生组织)管理力度,发挥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我们希望全院师生都来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真正实现三自教育的良好局面。(汪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