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教育部负责人答记者问本次修订《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主要特点
高校思政这5年 数据在说话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做到“四个坚持”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去
[课程] 电气专业《电工技术》、《物联网技术》课程为例
[课程]管理学概论
[课程]体育课程
[课程]《戏曲鉴赏》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四个方面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用“红馆”开展思政教育实践
爱了!中南大学这个情景体验思政课
上海交大探索劳动技能与思政教育结合
同一堂思政课,大中小学如何讲?
思政课,可以如此有趣!
吃、住、玩,也是一种教育!
教育部负责人答记者问
本次修订《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主要特点
教育部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组织召开专家专题会议,书面征求了全国14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多所高校的意见建议,广泛听取全国重点马院和省属高校、职业院校和民办高校马院院长,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意见建议,并予以充分吸收。本次修订的主要特点:
一是深入贯彻“大思政课”理念。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二级指标“改革创新”中第十八条突出了“八个相统一”,并提升至A。同时,新增了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第十九条,并设为A档。
二是更加突出党的领导。为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委、行政领导抓思政课建设的政治责任,将二级指标“领导体制”中第一条提升至A*。
三是更加强调形成合力。为强化协调机制、凝聚思政课建设合力,将二级指标“工作机制”中第二条、第五条提升至A。
四是更加突出课程群建设。为进一步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高校思政课课程群建设,进一步明确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将二级指标“课程设置”中第十二条提升至A。
五是进一步优化了教师评价。坚持把教师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将二级指标“政治方向”中第二十二条提升至A*。按照教育部46号令的规定,在二级指标“教师选配”中新增了第二十七条“实行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并设为B档。深入落实“破五唯”要求,二级指标“职务评聘”中第三十二条突出了单设标准、单列指标、单独评审的评价标准,并提升至A。
除上述修订外,还完善了部分文字表述,行文更加严谨、表达更加准确。
摘自“教育部”网站2021-12-17发布
高校思政这5年 数据在说话
一、5年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系统推进
1、顶层设计。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成立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统筹指导、部署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选树示范。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从“点”入手,抓“点”促“线”,以“线”带“面”。建设10个课程思政资源库,将优质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已建设课程思政优秀课程1400余门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700余个。
培育创建全国党建示范高校20所、标杆院系199个、样板支部1655个。推动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学术“双带头人”配备比例超过95%。
遴选8个省(区、市)、25所高校、92个院系开展试点工作,引导各地各高校把工作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5年来,各高校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转化、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培育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400个。
2020-2021年,有10位高校思政课教师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突出以德育德,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连续开展教师中的“时代楷模”以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的评选表彰,涌现出于漪、高铭暄、卫兴华三位“人民教育家”和张桂梅“七一勋章”获得者以及李保国、黄大年、钟扬、曲建武、卢永根、刘永坦等一大批师者典范。五年来,已有数十位优秀思政课教师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点新闻栏目亮相,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采写报道了大量思政课建设先进典型。2019年,有8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49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同时,严肃师德违规问题惩处通报,在教育部官网累计公开曝光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问题8批58件,形成长效震慑。
3、学科发展突飞猛进。马院建设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由450余家发展到1400余家。中宣部、教育部重点建设37家全国重点马院,37家全国重点马院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作为必修课程。
教育部支持建设200余家示范马院和优秀 教学科研团队。目前,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已由2016年的39个增至10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由129个增至279个,学位点数量位居各学科前列,学科辐射能力明显提升,人才聚集效应加速显现,为推动马院和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4、创新推动网络育人。连续举办“一节一推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创作了百万余件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充分发挥200个高校思政公众号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联网上线。创新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会同人民网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合作机制,分别以“抗疫”“四史”“9·18”“奥运”为主题,合作推出多期“大思政课”,观看量超过1.5亿次。
5、建强队伍。组织举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专业参训教师67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壮大,高学历、年轻化已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特点。
队伍数量显著增长。经过各地各高校不懈努力,近年来,全国思政课教师数量大幅增加,综合师生比已经达到中央要求。到今年11月底,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9.1万人。与2016年相比,思政课教师总数增加了6万人,其中专职教师增加4.5万人。
结构素质明显优化。9万多名专职思政课教师中,49岁以下的占77.7%,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2.9%,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
正在组建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各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6、构建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教学成果奖评审等,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立了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二、地方课程思政建设各具特色
1、各地“动起来”了。北京、上海、湖南、重庆等省份召开全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研讨会,天津、吉林、河南、山西等省份出台本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或方案,组建专门工作机构,统筹推动本地课程思政建设。湖南、四川、黑龙江、陕西、内蒙古、云南等地的“一省一策”项目与课堂教学、教师素质提升紧密结合,普遍取得优异成绩。
2、示范“树起来”了。山东、湖北、安徽、广东、宁夏等省份开展课程思政系列示范项目选树,推出一批示范高校、院系、专业、课程、名师和教学团队等,形成了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示范体系。
3、教、研“热起来”了。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福建、甘肃等省份开展省级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培训研讨、教学大赛、案例展演等,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纷纷涌现,据统计,目前中国知网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的文章累计发表量近1.6万篇。
4、保障“建起来”了。江苏、河北、陕西、广西等省份建立本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课程思政督导检查、激励约束等常态机制。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政策配套和经费支持,上海累计投入上亿元,用“真金白银”支持课程思政建设。
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
1、校校推进重特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制定工作方案,启动实施“熔炉工程”“思业融合燎原计划”等,充分发挥各校办学优势和特色。
2、名师带头重育人。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武汉大学“六院士同上一门课”引发社会广泛积极反响。
3、优质资源重共享。如对外经贸大学牵头组建财经类课程思政联盟资源库,同济大学牵头组建交通运输类联盟资源库,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组建农林类、南京理工大学牵头组建军工类、南方医科大学牵头组建医药类联盟资源库等,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
四、制度先行。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来,政策供给持续不断。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制定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配套文件。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列为首要任务,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2018年11月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划定教师职业行为底线。同时,印发《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建立违规行为的受理处理和责任追究机制。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方向、工作重点、任务举措,与“十项准则”共同构建起国家层面关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
2020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把“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列为首要目标举措。今年年初,教育部党组将2021年确定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年”,印发专项工作要点,提出一揽子工作措施。以建党百年为重大契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开展覆盖全体教师的师德专题教育,并依托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开展海外归国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文件,文件中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教学成果奖评审等,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研制《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理顺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衔接配合机制,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文件即将印发。
综合摘自《中国教育报》 2021-12-07,麦可思研究 2021-12-08发布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德技并修” 培养“大国工匠”
技术人才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职业院校要从职业教育属性出发,坚持德技并修,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将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当代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讲好“工匠故事”,构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积极推行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的“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执着钻研、精益求精、勤勉尽责、追求卓越的“匠心”。“于国,工匠是重器;于家,工匠是栋梁;于人,工匠是楷模。”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也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
二、坚持“传道授业” 培养“社会公民”
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作为育人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层面,突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思想上深刻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在道德选择、价值取向上形成正确的判断,将学生培养成“心中有国家、眼中有社会、手中有技能”的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好公民。职业院校的学生应具有“适应学校的学生素养”“适应职场的职业素养”和“适应社会的公民素养”。
三、坚持“价值引领” 培养“国际人才”
高职教育应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培养既具有中国情怀又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国际化人才。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技术型国际化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实施。以高职英语课程为例,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受众最为广泛的主干通识教育类课程之一,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国际性、职业性的特点。这些内在属性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多维学理依据,“通识性”和“文化性”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国际性”和“职业性”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而英语学科蕴含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所带来的冲击使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时代紧迫性。因此,高职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可聚焦于帮助学生用批判性讨论方法分析和评价西方社会、文化及其核心价值,对比中国文化的精髓,鼓励学生在视野、素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强化中国文化的自信,“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四、坚持“科技赋能” 培养“智慧公民”
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公民,因此教育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的变革而引起的社会经济的变革。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阶段,以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交互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迭代发展,正在加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这种迁移和融合也给教育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和体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智能+”概念,教育智能时代已拉开序幕。智慧教育的内涵与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目标高度契合,其终极目标都是指向人的发展,促进学习者智慧的生成。因此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大环境,以科技赋能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交互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形成“智能+课程思政”的有效机制,加强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文化自信力及文化传播能力,培养新时代智慧公民。
摘自《浙江日报》2021年8月2日 韩玲/文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去
[课程] 电气专业《电工技术》、《物联网技术》课程为例
“管理学概论”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及其在管理活动中应用。
[取经学院]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表1 《电工技术》部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
课程名称 | 课程内容 | 思政元素 |
电工技术
| 电路与电路模型
| “法拉第——十年一本日记本”通过电工学发展史科学家的典型事例介绍,引导学生对真理不懈追求,对技术精益求精。 |
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 “安培——追着马车做题的人”、“伏特——颤抖的青蛙腿”。教育学生树立信心,不怕挫折失败,持之以恒,迈向成功。 | |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
| “中美贸易战”、“大国工匠李万君”。分析我国在自主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电路分析设计能力,为提高祖国竞争力做贡献。结合大国工匠李万君的案例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深切感受到工匠精神,责任意识,对一个产品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精益求精、追求至美至善的大国工匠。 | |
正弦交流电路
| 如何选择节能用电器? 故事案例分析。通过日常选择电器的小故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通过学习,能够应用到实际,选择节能省电的用电器,节约用电,减少能源浪费,环境污染。 |
表2 《物联网技术》部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
课程名称 | 课程内容 | 思政元素 |
物联网技术
| 物联网概述
| 中国在物联网标准化领域做出的贡献; 华为高通5G 之争; 培养科技强国意识 |
感知技术
| 华人高锟博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传感网与信息化战争; 培养爱国情怀,奋斗精神 | |
通信技术
| 无线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超宽带技术在军事上的技术优势等 | |
应用技术
| 中国物联网平台的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 相关技术与世界强国的差距; 自信心与危机意识感 | |
物联网应用 | 滴滴出行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百度无人车UBER;TESLA 等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前景; 中国北斗导航的发展 | |
物联网安全
| 信息安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个人信息安全与国家信息安全息息相关; 间谍、监听、监控离大学生并不遥远 |
摘自《知识经济》2020侯春,张鹏,段焜
[课程]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及其在管理活动中应用。
[取经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 “管理学概论”课程思政内容
结合“管理学概论”的各个章节,进行课程思政内容分析,提炼德育元素,并将它们融入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 管理学概论”课程思政内容
教学章节 | 课程思政内容 |
管理与管理学 | 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热情、社会责任、使命担当 |
管理者
| 服务社会大众的家国情怀、全局观、使命担当、人文素质、创新精神 |
管理思想的演变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
管理的环境 | 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使命担当、职业素养 |
组织设计 | 使命担当、团队合作、以人为本 |
决策 | 国家意识、社会责任、使命担当、团队合作 |
计划 | 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自我管理 |
领导 | 使命担当、领导者魅力、职业素养、社会责任 |
激励 | 使命担当、公正公平、自我管理 |
沟通 | 团队合作、职业素养、友善修养 |
控制 | 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创新精神 |
前4 章教学内容课程思政示范解读,介绍如何将德育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解。
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教师会讲到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分别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其中,计划职能为首,是后续3 项职能得以顺利落实和有效开展的基础。在讲述计划职能时,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未来规划来学习计划职能,不仅仅是学习理解概念,还要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比如引导学生:如果想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是否需要做个计划;如果将来想从事某一种职业,现在该如何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学习规划。这样,通过从大学生活入手,让学生思考到,计划不仅存在于组织管理,对个人的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从而提高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2章“管理者”,课程内容涉及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在当今社会活动中管理无处不在,做好管理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都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从管理者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将者, 智、信、仁、勇、严也”,结合当代优秀企业家的鲜活事例,比如华为任正非、格力集团董明珠、小米手机雷军,引导学生认识德才兼备是任何一个管理者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要成为优秀的企业家,管理者应有服务社会大众的家国情怀、全局观、使命担当、人文素质和工匠精神。
第3章“管理思想的演变”,教师可以将古代先贤的优秀管理思想和古代优秀管理实践案例融入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孔子“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管子“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法家“以法治国”的管理思想,都在管理思想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管子“与时变”的创新精神,“诚信者获益”的管理原则,“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等,在今天的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鉴作用。我国的《孙子兵法》被美国西点军校作为必读教材,其战略思想仍被应用于当代军事领域和经济领域。探索和实践管理的历史是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江堰、京杭大运河、长城等伟大工程,都是古代管理实践的典范。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把这些生动的例子放到课堂内容,巧妙融入我国优秀的文化,很自然地传递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4章“ 管理的环境”, 课程内容涉及到运用SWOT 方法分析组织内外部环境。教师可以引导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做一份SWOT 分析,思考社会环境的变化,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角度,结合第1章的计划职能,规划和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行动方案,制定每一个学期、一学年到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习和生活的盲目性。许多大学生也正是因为得益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强化了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走上了一条目标明确、积极向上的青春之路,大学生活也过得忙碌充实和丰富多彩。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站在企业家的角度思考我国企业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对如何走出经营困境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管理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
教师可以综合采取讲授法、案例法、体验式教学法、翻转式课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具体采用课堂播放视频、小组讨论、团队探究、课堂演讲、线上线下结合等教学形式。
教师在部分章节内容教学中可以采用对话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道德教育的主动参与者,从日常小事比如生活、校园等场景切入,把思想道德教育做“近”,与生活场景契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组织讨论让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我带入的场景体验等话题,比如校园宿舍开放如何管理安全;学校选课环节引发管理的思考;学生社团工作和学习时间的冲突;生活习惯不同的寝室文化如何经营;如何控制手机游戏的时间;大学生如何做到诚信考试等,进一步体会到管理者的使命担当和职业素养。要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社团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开展班级集体活动,既充分发挥个人的骨干作用,又积极开展团队合作, 实现1+1 > 2 的管理功能, 品德必不可少。通过对话式教学,融入社会责任、公正公平、使命担当等德育元素,教师将道德教育、职业素养和科学管理知识融为一体,教导学生成为一个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管理者。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延伸学习。教师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看到有关管理的精辟观念和经典案例,在课程微信群和QQ 答疑群等向学生进行推送和分享,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职业情怀。教师将网络上的一些名家观点、企业格言、管理故事、管理变革、CEO洞察等精彩内容介绍给学生,并将部分经典文章结合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社会责任、职业素养、使命担当和工匠精神等综合素养。
2、改革教学考核方式
在课程作业布置和练习中,教师同样要融入德育元素。作业题目可以采用教师命题和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方式,但是要注意引导围绕中国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精神去设计。比如,课外探究作业题目, 可以是“ 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华为的企业文化”“小米的团队管理”“格力集团的企业使命”“海底捞的服务管理”等。这些探究作业由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完成,分小组上台演讲。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参与小组完成一次该项作业,以课件形式展示,采取互动形式,老教师和学生均可做点评,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定比例进行考核。为体现公平,作业评分标准应当细化规范,由学习委员负责考勤和成绩统计。通过这种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命担当、领导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品质。
摘自《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第3期 施谊,林娟娟,施晴
[课程]体育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没有体育兴趣的差别,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深入到一项运动中,并从中找到快乐,然后持之以恒,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进步。
学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而课外体育锻炼涵盖运动队训练、社团组织、校内外运动会及各级比赛等内容。
体育课围绕学生健康提高学生体能与技能,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从准备部分开始强调健康的要义,在技术训练里明确思想态度的作用,在体能训练里不断强化吃苦耐劳的精神。
运动队训练则是一个以提高竞技水平为目的的思想阵地,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思想端正,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在人才济济的体育赛场上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学生体育社团以兴趣为导向,以思想建设为活动纽带,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摘自《现代农村科技》2020 年第10 期 闫杰,王云,陈旭平
[课程]《戏曲鉴赏》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历史发展概况,以及全国性剧种和代表性地方剧种的发展概况、艺术特征、主要人物及其代表剧目的赏析。
[取经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一、着重追求创新
1、德育资源创新:比如戏曲艺术大师真善美的思想境界和德艺双馨的人生之路,对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具有巨大意义。
2、教学形式创新:依托网络课程资源,展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为“导演”,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把课内的宝贵时间用于学生的共同学习和研究。
3、师资方面:除了专任艺术教育教师外,发挥校区资源优势,聘请戏曲界名家和戏曲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讲授经典剧作。
4、实践形式创新:课程实践形式与戏曲艺术专业的实践形式不同,围绕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来确定课程实践形式。除了欣赏视频外,采用专题讨论、小组汇报、赏析总结等实践形式,并采用学唱经典唱段的实践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代表性剧种的声腔特色,这些实践形式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
从教育政策到泰州的地方文化资源,从学校硬件设施、网络环境、课程平台支持、网络资源到教师个人的课件、案例等,要挖掘和整理尽可能丰富的可用教学资源。
目前使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尔雅课程《中华传统文化之戏曲瑰宝》、尔雅课程资料《简明中国戏曲史》和《图说中国戏曲》以及由郭克俭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戏曲鉴赏》等。使用尔雅课程《中华传统文化之戏曲瑰宝》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检测、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练习、学生讨论和教师答疑以及期末考核的平台。该课程既有专业作曲家、音乐家对各自剧种的讲评,也有文艺界人士和戏曲理论家对新时代文艺和戏曲创新发展的论述,让学生共享名师名家资源,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戏曲发展现状、学习戏曲常识,更帮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辩正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特质。
三、明确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依据《戏曲鉴赏》课程标准设计,形成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为:
(1)戏曲文化的文化价值:通过传统戏曲剧目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懂得戏曲艺术是由独特的文学形式与艺术表现形式共同构成的,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灵魂、剧种生存的命脉,是民族音乐的杰出代表。戏曲艺术蕴含着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核、审美情趣。
(2)戏曲文化的思政意义:比如赏析孔尚任的《桃花扇》,这是一部接近史实的历史剧,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
(3)戏曲艺术的世界地位:戏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让学生用广阔的、历史的眼光重新认识戏曲。
2. 第3—4 周的授课要点是昆曲发展历程、艺术特征,及经典剧目赏析。其中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为:
(1)昆曲文化的本体价值:昆曲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艺术载体,体现了中华文明对美的追求和思考。
(2)经典昆曲的思政意义:比如赏析汤显祖的《牡丹亭》,该剧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批判,及对理想爱情的歌颂,在“情”与“理”的对立冲突中,喊出了要求人性解放的强烈呼声。
3. 第5 周的授课要点是戏曲流派。其中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为:
(1)客观认知: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戏曲发展中的流派之争,这是一种文化的自然现象。
(2)历史认知:引导学生把戏曲流派之争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不可以苛求古人,不可以现在标准要求古人。
(3)辩证认知:引导学生认识到戏曲流派之争一方面阻碍了戏曲的融合,另一方面是某种程度上保留并发展了戏剧的独有特质。
4. 第6 周的授课要点是戏曲音乐创新。其中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为:创新见解的开拓之举。
5. 第7—8 周的授课要点是豫剧的艺术特征、豫剧名家介绍与经典剧目赏析。其中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为:
(1)豫剧文化的本体价值:豫剧艺术具有自身的审美特质和文化内涵。
(2)戏曲大师的人格魅力:常香玉等豫剧艺术大师成名成家的人生历程,给予学生以成长成才的奋斗榜样、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经典剧目的思政意义:经典剧目中蕴含着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比如赏析豫剧传统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和现代豫剧剧目《朝阳沟》等。
6. 第9—10 周的授课要点是川剧的艺术特征,及经典剧目赏析。其中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为:
(1)川剧文化的本体价值:川剧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川剧人在编创剧目、变革唱腔等方面,执着地寻找着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2)经典川剧的思政意义:经典剧目中蕴含着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思想。比如极具东方古典浪漫主义色彩的川剧经典剧目《白蛇传》、根据曹禺先生的《原野》创作改编的川剧经典剧目《金子》。
7. 第11—12 周的授课要点是京剧历史、京剧艺术特征、京剧流派与名家及经典剧目赏析。其中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为:
(1)京剧文化的本体价值:京剧艺术具有独特的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2)戏曲大师的人格魅力:梅兰芳、荀慧生等京剧艺术大师成名成家的人生历程,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奋斗榜样,艺术大师的家国情怀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和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3)经典京剧的思政意义:经典蕴含着育人功能的道德观、价值观,可给予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比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
8. 第13 周的授课要点是越剧发展史和经典剧目赏析。其中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为:
(1)越剧文化的本体价值:越剧的百年历程和艺术魅力,展现出了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越剧大师的人格魅力:越剧改革第一人、越剧称流派的第一人袁雪芬,傅全香和茅善玉扮演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她们是舞台上的美人、生活中的好人,她们为越剧、传统戏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3)经典越剧的思政意义:经典剧目中也蕴含着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思想,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
9. 第14 周的授课要点是秦腔的历史沿革、艺术特点,及经典剧目赏析。其中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为:
(1)秦腔文化的本体价值: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之一,蕴含着黄土高原独有的文化气质、民俗风情,可以展示出大西北人民特有的感情特色、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2)经典秦腔的思政意义:经典剧目中蕴含着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思想,比如秦腔剧目《三娘教子》。
10. 第15 周的授课要点是戏曲的高雅与通俗、传统与现代,及期末考查。其中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为:
(1)文化艺术的百花齐放:戏曲高雅与通俗、传统与现代的发展反映了文化艺术的百花齐放。
(2)文化艺术的中国气派:在当下的新时代具有崭新含义,我们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戏曲加以创新,形成中国气派。
摘自《西部学刊》2020年年9 月下半月刊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四个方面
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党史在其中的“定海神针”作用。研究发现,影响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师队伍建设
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性质、薪资待遇、外出培训机会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如何打造高素质的关键主体,亟须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2.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区域交流互鉴模式构建
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中,多倾向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重走“红色地图”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例如,有些学者强调,要充分地利用VR、H5、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让党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堂上“活”起来,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实效性。但是,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高校之间存在思政教学形式、校史红色资源、教学经验等差异,所以,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如何将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高校更好地联合起来,打造高校思政课的区域交流互鉴模式,成为当前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效果考核标准制定
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如何评定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效果,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校思政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依然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思政课程的育人客体是广大学生,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衡量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但是,学生的反馈如何确定评价指标,相关反馈数据如何收集、整理,如何在教学评价上凸显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效度,都是当前该研究课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同行评教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效果的教师群体之间的反馈,同校思政教师之间、异校教师之间的评价信息如何进行收集,也是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4.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不同类型高校思政课的差异对比
由于办学性质有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的区别,教育类别有本科和专科的差异,所以高校思政课的受众群体也有所不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思政基础课程也略有差异。高校的本科生在校期间需要必修4门思政课程,而高校的专科生在校期间只需必修2门思政课程,本专科生所修思政课程的学分和考试形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探究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不同类型高校思政课需要区分不同的学生群体,分析研究不同性质院校、不同教育类别的受众群体之间的差异和思政育人实效。如何基于不同类型院校、不同学生受众群体,探究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课相融合的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课备课、探讨课堂实施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摘自《学园》2021吴晓翠 陈益华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用“红馆”开展思政教育实践
一、“红馆”声光电,思政新体验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多年来牵头海河教育园区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实践,建设了服务于整个海河教育园区的“红馆”。“红馆”,即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位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内,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走进其中,映入眼帘的是栩栩如生的“复兴号”高铁列车、象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树”、多功能环幕放映厅……仿佛置身于一座充满智能元素的科技馆。
“红馆”设立了“新时代·新思想”“沿红路·寻初心”“明明德·晓律法”“立匠心·育匠人”四大教育板块,集思政课“三教改革”、学生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四大板块共包含20多个实践教学模块,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模块自由组合进行实践教学。
“每个模块都是由思政课教师精心筛选和设计的,每一块展板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中国故事。”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勇民说:“在轻松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下,每一堂课都有理、有情、有趣、入脑、入心,思政课的吸引力不断提升,课程真正活起来,学生们也真正爱上了思政课。”
VR体验、环幕放映、互动游戏……在声光电的世界里,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体验深度融合。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大三学生王博乐是思政教育创新的受益者。“印象中至少有20多次走进‘红馆’,最初是参观学习,之后有课程内容、实践教育等,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红馆”自建成以来,已经接待全国大中小学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党员干部5万余人,在承担海河教育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责任的同时,还被认定为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示范基地,也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
二、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
在思政课的示范引领下,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标准也不断提高,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跨专业、跨学科打造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每个团队配备1名思政课教师,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全新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
近两年,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低空空域管理法规”“环境管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门课程被认定为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的同频共振。
摘自《半月谈》 2021-11-15王宁
爱了!中南大学这个情景体验思政课
AR拍照、沉浸体验、心理测试、弹幕评论、打卡发圈……你可能难以想象,当下这些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出圈”新潮方式,会一一出现在中南大学的思政课堂上。
为了给年轻人上好思政课,中南大学采用体验式、互动式、分众式等方式建设体验课堂、实境空间、互动场所、活动设施等,构建融思想内容和空间化于一体的思政实践资源体系,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为、领悟知识真谛、实现全面发展。
“友善”体验课
“友善是下雨时陌生人递过来的一把伞”“是生病时室友帮忙带饭打热水”“是等别人的电动车充满电再去拔插头”……在中南大学毓秀楼内,同学们正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着。
为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南大学建成并启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友善”体验课堂,构建数字化、可视化、交互性的创新教育模式。“‘友善’体验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最大程度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中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易险峰说。
“友善”体验课堂共分为测评区、学习区、体验区、践行区4个区域,在这里,同学们可以通过小程序打卡、AR互动合影、实时弹幕分享、剧场情景演绎、互动游戏等一系列体验环节,打造富有参与感的“友善”体验课堂。
在测评区,系统从“个人品质、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四大友善维度随机匹配测试题,通过与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测试,几分钟就能生成一份专属的“友善度”测评报告。“我是‘友善天使’,友善值分析里给了我特别建议,测试结果一键就能分享到朋友圈!”土木工程学院土木1911班的曾络敏说。
“当你饥肠辘辘地来到食堂,排队时有人插在你前面,你会怎么做?”“当室友之间出现矛盾时,你会怎么办?”在“友善小剧场”环节,同学们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飙戏”,共同探讨如何做出友善的选择。而每一次体验课堂结束后,学生联络员通过班长收集课堂反馈评价,不断对课堂进行优化升级,做到了“取智于学生,用之于学生”。
课程接近尾声,大家来到大屏幕前,通过选择不同“友善场景”,进行AR互动合影,并通过弹幕实时发表体验感想——“在课堂上感到很放松,整个氛围就很友善!”“同学们自导自演的主题视频太棒了!”
据介绍,“友善”体验课堂自开课以来共接待了5000余名学生,同学们给出了平均98.02的高分。“爱了爱了,没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可以这么潮!”
不一样的党史学习教育
“中南大学高度重视环境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场域建设和氛围营造,增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情境式体验。”易险峰说,“党史学习教育体验课堂从厚重的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共设置了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党史、辉煌历程、党的重要历史节点、党史人物与故事等10个专题,打造了一个基于红色为主色调的展示和互动空间。”
党史学习教育体验课堂布展覆盖面积近200平方米,充分运用灯光、雕刻、红色旗帜、声色影像等元素来进行装饰。在这里,一个班的学生可以“穿越”百年党史,收获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课堂非常注重让学生来分享——最深刻的党的历史节点、最崇拜的党史英雄人物、家乡的红色故事、身边的优秀党员等。课堂还设计了重温入党宣誓环节,坚定党员身负的使命。此外,“陕北红色秧歌VR体验”也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项目,大家可以跟着系统体验红色秧歌,感受革命激情。
中南大学广泛收集学校各个发展阶段的真人故事、历史资料,形成覆盖音频资料、照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研究资料多个模块的优质内容供给库。200多个正能量故事,用身边的故事打动你,将大道理生动呈现出来。打造的16个符合时代需求、富有中南特色、体现实践要求的校园思政实践资源项目,通过独具特色的‘参观+讨论’式课堂,以学生为本,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做到既‘抓眼球’又‘触灵魂’,带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
摘自《半月谈》2021年第20期 谢樱
上海交大探索劳动技能与思政教育结合
厨房小白初学烹饪,手执镰刀割下稻谷,学习胸外按压技术,亲手焊接制作手电筒……近日,记者走进上海交通大学,体验该校为拓展“思政课”而开设的各种“学堂”——科创学堂、电工学堂、公益学堂、急救学堂、园艺学堂、丰收学堂、厨艺学堂、家政学堂等,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培养孩子劳动技能,全面打造劳动教育的“大思政课”。
宿舍门厅挂起了同学们创作的书法对联,走廊与楼梯间的墙面上点缀起了各式各样的花草墙画,用银杏叶编织成的金色玫瑰花在同学们手中夺目绽放……今年,学校结合“交大家园”文化主题建设,在倡议定期开展宿舍卫生劳动的基础上,以家政学堂的形式组织了一系列日常生活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感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在生活指导老师们的带领下,各宿舍楼栋的师生齐聚一堂发挥奇思妙想,或利用环保材料创造小而美的手工艺术品,或提升寝室收纳效率建设温馨宜居小空间,或各司其职装饰楼栋营造美观便利大环境。
“处理鳜鱼前要剪去带刺鱼鳍,以防被毒刺扎到;热水汆烫鳜鱼去除表面黏液,方便去鳞改刀成鱼片;调醋椒汁时要注意食醋和胡椒粉的比例,酸辣得当……”厨艺学堂上,同学们在京帮菜传人刘洪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处理活鱼、去鱼鳞、拔鱼刺、片鱼肉、给鱼片上浆腌制,锻炼劳动技能,体验饮食文化。今年12月,学校整合优势资源开辟专门劳动场地,邀请烹饪大师,正式启动厨艺学堂。通过大师讲授、学生实践,强化劳动技能知识与健康饮食理论的传授,并深度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动手、会品鉴、讲文化。
何为黄金四分钟?如何在劳动实践中保护自己?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如何有效防护?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急救与自救?带着这些疑问,同学们走进了急救学堂。从疫情防护知识,到自动除颤器使用方法,再到心肺复苏实践教学。在心肺复苏实践操作中,大家切实体会到了心肺复苏一类的急救措施,不仅仅是跟时间赛跑,也需要强健的体魄,以及关键时刻保持镇静、条理清晰的能力。每个人小小的救治帮助可能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录数据、引导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在偌大的霍英东体育馆,疫苗接种现场疏导志愿者三小时轮班制协助医务工作人员,保障全校师生安全、有序、高效完成加强针疫苗接种。在菜鸟驿站门口,同学们化身环保小卫士,携手噢啦环保公益平台开展“2021旧物闪耀”计划,回收陈旧的学习用品和旧衣物鞋包、电子产品、废纸箱等,变废为宝,汇聚善意,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带去温暖……
如何对家用照明电路进行接线与检修?使用实验室电气设备与常用电器时应该分别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屋顶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机与地源热泵如何构成一张能源互联网?学校充分挖掘智慧能源管理资源,结合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实践需要,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电工学堂,旨在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训,同学们锻炼了对家用照明电路分析排障的本领,体验了亲手搭建风能发电电路并成功点亮灯珠的喜悦,也从智慧能源管理的角度理解了绿色清洁能源对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
2021全年,围绕劳动实践开设八大学堂,全面打造劳动教育“大思政课”,有机结合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扎实提升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摘自《广州日报·新花城》 贺涵甫,李厚锐/文
同一堂思政课,大中小学如何讲?
从“一门思政课大中小学讲四遍”到“一门课程四种味道”,近两年,吉林省通过理清教学体系,编制思政课教学大纲、指南,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教研,互相借鉴教法,初步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体系,让思政教育的“盐”融到学生心里。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贯穿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学段中,如何把共同的内容讲出区别和特点,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和要求,形成育人合力?
“我们把思政课按照大中小学一体化设计,小学阶段注重道德启蒙,中学阶段注重体验实践,大学阶段注重理论教学,让思政课程层层深入。”负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题组的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瑛说。
吉林省围绕小学到大学各个学段共有的思政教育内容,开展了4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贯通性研究,分别形成6个方面4个学段的教学大纲,帮助各学段教师明确相互贯通的课程目标、承续衔接的内容要素,针对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堂教学。
以认识国旗为例,小学讲国旗颜色、图案的意义,国旗的历史;初中讲国旗的使用场景以及国旗法;高中讲国旗背后的意义,为什么奥运冠军愿意身披国旗,登上领奖台要升国旗奏国歌?通过深入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同一堂思政课,大中小学如何讲,大家纷纷晒教学创意和大纲。集体教研让教法实现了融合与突破,教师得以互相借鉴。按照‘认知、认同、践行、信念’这一螺旋上升的目标设计体系,从小学到大学,有效形成一体化、不断线的思政课教学新格局。
吉林省组织高校47名专家为中小学校送优质思政课100多节,开展大中小学同上“开学第一课”“战疫思政大课”,线上访问量达100多万。“像追剧一样追道德与法治课”“好玩有深度”“思政老师是网红”……这是很多中小学生给出的评价。
吉林省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以来,涌现出了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教师和精品课,有43节优质微思政课在“学习强国”上集中展示,有39节优质微思政课入选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摘自《半月谈》 2021-10-30李双溪
思政课,可以如此有趣!
【思政老师】
为了上好“伟大的改革开放”这堂课,思政老师让同学们从自己家里收集老照片带到课堂,依次上台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美术老师】
学校美术教师通过美术课程思政化教学的设计,让同学们以“我心目中最耀眼的红”为主题创作剪纸、海报、漫画等,引导学生关注党史、历史革命故事等。一把剪刀、一张纸,同学们的一双双巧手在红纸上游走,同学们为建党百年献上了一份洋溢着喜庆气息的礼物:花篮、党徽、烟花、天安门、红星……
【特色课程】
学校把中草药与思政学习结合起来,以“烽烟里的温柔”为主题,让学生了解战争时期用不同中草药材医治伤员的故事。
摘自《半月谈》2021年第22期 许舜达
吃、住、玩,也是一种教育!
校长总说要保障学生的“吃住玩学”。他将“吃住玩”放在前面,是因为“对寄宿学校的学生来说,吃住玩也是一种教育,学生对学校的吃住玩满意了,才会喜欢学校、喜欢学习”。
最关心的是怎么让学生吃好饭睡好觉
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展食育教育,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了解食物从哪里来,使学生逐步养成爱惜食物的习惯,“现在学生在食堂吃饭都学会了勤拿少取”。
24小时都是教育时间,更需要老师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关心教育学生。“做老师的,先是父母心,再是师心。”教育是一件件小事的积累,关注到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才能做好教育。
“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师能教的内容、学生能学的内容,都不局限在课堂上,在学校的生活也能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培养出生活自理、学习自主、健康自强的学生。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提炼教学内容,学校处处是课堂。”
最开心的是和学生一起了解乡音乡情
了解家乡历史、熟悉家乡生活开始,逐渐培育爱国之情,校长和学校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项为期3年的“美丽故事收集”活动,整理出一本美丽家乡故事集。他说,属于统部小学学区的有46个自然村,学校将一位老师和两三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利用节假日去自然村,了解村庄发展史,记录乡村的美丽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乡音乡情,学习家乡历史,熟悉家乡生活,感受先辈的勤劳智慧,对家乡的热爱更多了几分。”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收集故事的活动还锻炼了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寻找乡村故事的时候,总会问村子因何得名,他们刨根问底找答案,还真找到了一些村子的命名缘由。”有个村叫金边墙村,学生们又是问老人又是去查史书,才知道原来这里曾经有一段金城墙。
学校还鼓励高年级“领养”“监护”学校内的园田、果树,低年级学生承包花坛。“在浇水、锄草、采摘的过程中,劳动能力不断增强,责任感也在一点点增强。。
最欣慰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个性地健康成长
生活皆教育,生活有热爱,校园生活中的学生如同多彩花园里的花一样,各有其独一无二的闪光点,需要老师去发现、培养和守护。在李占臣看来,无论是活泼好动的学生,还是内向腼腆的学生,都要发挥他们的特长。
“我为班级出份力,班级因我美一分”。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学生在班级中想承担什么责任,就赋予其什么责任,让班里人人有事做,看似寻找的是每个学生的存在感,其实培养的是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交往能力。
一名性格内向同学,他希望做班里的钥匙保管员,班级也同意了。每天为同学开门关门,他的工作得到认可,人也变得自信起来。“以前老师和学生的目光多集中在班干部身上,现在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闪亮。”
课外,学生选择社团,学校社团帮助学生发展个性,陶瓷烧制、剪纸、葫芦丝、衍纸画……
《半月谈》2021年第24期 魏婧宇
《高职教育研究参考》(教学月刊)2022年第1期 总第126期
(2022年3月22日出版)
报刊文摘 二次文献 内部交流 仅供参考
主编:魏兆春 编辑:阮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