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参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职教参
高职教育研究参考 2020年第4期
发布日期:2020-11-24 浏览:

目  录

“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2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3

扎实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3

选准思政课着力点.............................................................................................5

“思政”资源整合三条路径.............................................................................5

“课程思政”的“创新”的三个方面.............................................................6

构建课程思政激励机制的几个方面.................................................................7

VR技术应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8

开启“网红”思政新模式................................................................................ 9

“易班”为思政课创新带来新的契机.............................................................9

疫情背景下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亮点与难点...............................................................10

“战疫”之下思政课教学现状.......................................................................12

岗位思政

“网红阿姨”推动思政进公寓 ..................................................................... 13

图书馆在“课程思政”研究方面的发力点.................................................. 14

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深度参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支撑...................... 15

思政教学档案材料管理的内容创新.............................................................. 15

他山之石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VR技术让学生对思政课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16

北京大学探析辅导员參与思政课改革......................................................... 17

宁波诺丁汉大学探索“生活思政”途径..................................................... 18

相关文件链接及馆藏相关书籍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18

《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19

经典诵读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 19

我馆部分馆藏相关书籍................................................................................. 25

“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各类课程为载体,以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切入点,以课堂实施为基本途径的育人实践活动,最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想引领的统一。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原则

1、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教书,解决的是传道与受业的问题,即着眼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育人,侧重的是解惑问题,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健全的人格。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下,坚持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既在价值引领中内化知识底蕴,又在知识传授中凸显思想引领,正是课程思政的核心主旨和基本原则。

2、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显性教育色彩,其特征是以直接正向的宣传教育为主,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相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各类课程往往通过间接隐性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并自觉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既要旗帜鲜明也要润物无声,既要坚定不移地强化显性教育,也要积极主动地挖掘隐性教育资源,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传递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知识,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

3、坚持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相协同

课程思政的实施范围涵盖了高校所有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通识课)及专业课。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着力构建“思政课——‘价值引领’、综合素养课——‘以文化人’、专业课——‘润物无声’的教学体系”,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空间三维课堂,形成课程整体育人联动效应;着力形成学校各部门、各专业、各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化局面,搭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育人新机制,是课程思政合力育人的具体导向。

                                                          摘自《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曹慧群/文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1、 有助于构建更具深度的学科教育

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目前学校思政课程是必修课,但仅仅依靠思政课程的教育是不全面的,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专业学科的价值内涵,使专业学科内容“活”起来,让专业教育更加有深度,也是实现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

2、有助于构建更具特色的知识体系

学会一技之长和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必须坚持鲜明正确的政治导向,构建中华民族特色的知识体系和学科思维。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在知识技能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建立文化自信,用文化自信指导专业实践,并将更具特色的知识体系融入实践,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3、有助于创造更具温度的课堂氛围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堂教学中润物无声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结合,时刻牢记立德育人的根本,积极关注学生的价值认知培养,坚持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教师的渊博学识和传统文化活跃课堂气氛,让专业知识学习与社会价值认同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更有温度。

4、有助于实现更具满意度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是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政教学融人专业课程,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传统教学模式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打造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拓宽思政教育传播途径,在专业技能训练与价值倡导中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摘自《科技与创新》2020 年第15期 王轩,刘雅莉/文


扎实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融入《方案》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融入《方案》就是一句空话。

在拟制订“课程建设”文件时,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生成”的实现度;在在线开放课程、重点课程和特色课程的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必须设置“价值引领”、“思政元素”或者“育德功能”指标点;在课程评价的要领中,应设置“立德成果”的观测点。

二、融入《方案》的核心在“思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汇集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挖掘出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承载的“思政功能”,以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融入《方案》的重点在“教师”。建设一支有着“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支撑保障,也是“课程思政”融入《方案》的重点环节。

职业院校的非思政课程的教师,要善于学习和勇于实践,具体可从学习有关知识、发掘结合点和找准契入点入手:1、学习有关知识,就是要学习哲学、新时代教育的新坐标新要求、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思政意识和职业素养等有关知识,还应学习包括“上海经验”在内的课堂听课,现场教学观摩等兄弟院校好的做法。2、发掘结合点,就是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将社会热点和身边事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节点,融入“思政”元素,予以发掘。3、找准契入点,就是要找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高质量教材,引入典型案例分析,用鲜活的事例,用学生的语言来表述,如此才会被学生所感知。

四、融入《方案》的关键在“机制”。学校党委应负担“课程思政”融入《方案》工作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校长和分管“思政”教育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要确实担当起“融入”《方案》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融入《方案》主体工作由教务处牵头,二级院部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承担,明确专人组织协调和“上下传达”的具体事宜(也可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代行协调机构之职),并根据工作进程,适时引入对“融入”情况的反馈机制,及时优化调整“融入”《方案》实施工作。

五、融入《方案》的成效体现在学生的获得感。《方案》制订和实施的质量以及成效如何,要以人才培养达成度为准。融入《方案》 工作的成效怎样,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

摘自《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年08期 潘米乐,徐山,朱聂蓉,祁春华/文


选准思政课着力点

一、落实领导主体责任

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将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巡视巡察和日常监督检查内容,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教育督导,与办学评估、招生计划、经费支持挂钩。

建立健全思政课经费保障制度。高校要按照生均标准安排专项经费,民办学校要与公办学校同等要求。

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两大“关键”

一个是思政教师“量”的问题,一个是思政教师“质”的问题。配齐,就是首先要使思政专职教师在数量上得到保证。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 的比例配备思政专职教师。同时,要统筹解决思政教师缺口问题,促进相关学科专家教师、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参与思政教学,充实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在解决数量上“配齐”的同时,更要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质”的提升,即配强的问题。要开展思政课教师的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培养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素养。

摘自《社会主义论坛》2020年第8期 王浩/文

 

“思政”资源整合三条路径

在“思政”资源整合过程中,高校是核心主体,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内部育人资源的提供者,又是外部育人资源的获取者,因此要统筹协调推进育人资源整合,推动 “思政”资源整合,要连接校内开发的育人资源和校外引进的育人资源,实现资源的重组、融合。识别育人资源的来源,开发校内资源和引进校外资源,通过校内外资源的合作连接,推动育人资源的有效整合。采取校内开发——校外引进——合作连接整合方式。

一是校内开发。校内开发指高校对自身现存育人资源的开发,包括对校内各种资源及其要素、结构等进行学习、挖掘、提炼而获得的资源整合方式。校内的育人资源主要有课程资源、科研资源、文化资源等。全体教职员工是“思政”的实施主体,也是其他育人资源的开发主体。一方面,要发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核心作用。思政课教师是育人主渠道的开拓者、育人主阵地的坚守者,要发挥他们在课程资源整合中的主导作用,引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实现 “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辅导员是“各育人路径、育人活动的全程参与者、跟踪者、协同者、落地者和成效反馈者”,要发挥他们在育人资源整合中的中枢协调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其他主体的育人职能。学校要通过建立育人的共享价值、责任清单和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校内各育人主体发挥职能优势,挖掘岗位育人资源要素;要打造职责明晰、分工合理的全员育人组织体系,以思政课教师为核心主体、以辅导员为关键主体、以专业课教师和行政人员以及后勤人员等为重要主体。

二是校外引进。校外育人资源主要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生家庭、校友等,获取校外育人资源的方式包括购买方式和吸引方式。首先,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等方式争取政府支持。政策支持属于非竞争性资源,高校应利用好、落实好政府的相关政策,而资金、项目大多属于竞争性资源,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获得支持。其次,深化产教融合。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建立分享机制,吸引校外单位积极参与合作育人,使校外的人才、资金、项目等育人要素走进校园。最后,畅通家庭、校友合作育人渠道。学生家庭、校友等与高校的关联性强,属于紧密型的育人资源,要通过建立家校、校友合作育人的机制、平台及优化育人环境等,畅通家庭、校友合作育人的渠道。

三是合作连接。合作连接就是把已获得的互补性资源进行黏合的过程。将校内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育人合力。在“思政”体系构建初期,要高度重视校外资源的获取,创新引进的体制机制和思路方法,以确保校外支持的可持续性,建立具有整合功能的服务机构,如校企合作服务中心、家校联盟服务中心、校友合作服务中心等,这些服务机构借助智媒体、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深层次挖掘育人资源价值,系统推进资源共享,提升资源育人效能。

摘自《教育评论》2020年第7期 黄东升,韦顺国/文

 

“课程思政”的“创新”的三个方面

一是课程创新。“课程思政”的创新最主要的是推动课程创新。它是指在盘活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设系列课程,特别是“中国系列”课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经验。2014年,上海大学率先开设《大国方略》课程,“以中国梦和中国道路为引领,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背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直面大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一是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精彩的中国故事、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二是讲述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上的有机联系;三是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方略”。

上海高校先后开设“大国方略”“理论中国”“中国道路”“锦绣中国”“法治中国”“绿色中国”“健康中国”等60余门“中国系列”课程,形成规模效应,成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力量。其他省份高校也陆续开设“中国系列”课程,“中国系列”课程的探索表明,课程创新要聚焦问题、聚焦领域、聚焦实践等,以读懂中国为导向,以中国价值引领为目标,结合各单位的学科特色优势,打造优秀团队,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坚定“四个自信”。

二是教学方式创新。“课程思政”创新要发挥“思政课程”好的做法和经验,并不断推进教学方式创新。比如上海大学在思政教学改革方面,从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从解决教师“单兵作战”问题到解决学生思想困惑问题、从解决线上线下问题到立足信息技术的综合改革问题等,逐渐形成了“项链模式”“问题解析式”“连接式”等教学新模式。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开发教学软件、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等,不断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思政”教学生态的变革。

三是课程体系创新。目前,各学校的各专业都形成了相应的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建设要有序构建起符合专业课程建设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符合专业特点、学科要求的课程思政体系,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摘自《高校辅导员》2020年第4期 邱仁富/文

 

构建课程思政激励机制的几个方面

目前高校教师对待课程思政的态度,主要是出于政治性要求,毕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多付出大量精力和心血。为鼓励教师从事课程思政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教师的内部动力,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利益调节机制和激励机制,让组织的要求转化为教师自身的内驱力,使思政工作真正贯穿到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去。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激励机制:

一是在教学工作量核算方面增加一定系数,体现多劳多得的公平原则;

二是在绩效岗位聘任方面,将课程思政相关要求作为聘任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是利用职称评聘杠杆,将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作为聘任高一级职称的重要条件;

四是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教学竞赛,对优胜者给予重奖、表彰和宣传,让从事课程思政的教师享受精神与物质奖励,激发其他教师向其学习,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另外,高校还可以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量与科研、管理方面的工作量进行换算,减轻从事课程思政教师在科研、管理方面的负担,利于他们在课程思政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

摘自《国际教育》2020.09邓春生,万珊,程海波/文

 

VR技术应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

一、VR技术可谓“生逢其时”

VR技术可以用虚拟现实创设一种场景(如100多年前遭受外敌入侵时的惨烈,几十年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建国初期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体验,甚至互动。原本令人乏味的教师陈述、无人关注的历史场景通过这种新的手段,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让学生主观上产生一种愿意学习的冲动。这正是高职思政课守正创新的一种良好选择,可以助力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在高职思政课界,已经真正使用VR技术辅助思政课教学并形成一定影响力的有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等少数几所学校。

二、VR技术开启容易,长期运行艰难

1、使用效率不高。高校VR思政课实践教学场所,学生们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整个大学期间,有时候就只能去体验一次,进入VR实训场所进行几分钟、十几分钟的短暂性体验,只能浅尝辄止。

2、VR资源少。VR技术内容生产主要的依托有两个:一是直接购买,即从一些专业的VR技术服务公司购买现成的“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是纯“沉浸式”的(提供一种新颖的类似于身临其境参观考察的体验),也有少数提供“交互式”的(可以与“身处”的虚拟情境进行一些互动,如开枪射击、打开开关、牵引绳索、驾驶车辆等)。这些内容采购回来就可以用,使用起来比较便捷,价格也相对便宜,德育与文化但是缺陷在于同质化严重,容易与其他高校雷同。二是“量身定制”,即根据自身确定的题材、设想及要求,交由专业的公司进行生产。价格昂贵,且不一定能达成预想的效果。思政课教师能够提出设想,但完全不懂技术;而VR技术人员虽然懂技术,却不能很好把握思政课的要求和规范。

3、迭代费用较大。不少高职院校思政课VR实训场所建立起来了,不仅难以实现有序的资源更新,更难以实现设备迭代换新,选择更新,费用不菲,不更新,VR技术必然落后于时代发展水平,或者VR设备必然难以满足正常使用,丧失了对于学生的吸引力。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 唐智,董文明/文

 

开启“网红”思政新模式

网络文化复杂多变,时代呼唤思政育人新模式。“网红”凭借其极高的人气形成一种兼具传播力与影响力的隐性势力,抢占传播高地,高校思政通过打造思政“网红”,充利用“网红”的高流量与广受众特征,赋予“网红” 思政育人功能。

1、尝试由思政“网红”讲故事。通过思政“网红”用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正能量故事,引发广大受众的共鸣与共情,把枯燥的理论融入浅显易懂、喜闻乐见的故事中,再以生活化的形式加以传播,借由故事的沉浸式感染实现思政育人目的。

2、借助新媒体,实现“线上+ 线下”的融合传播。在网络上讲好中国故事,将思政课程内蕴于传播内容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红”的传播,形成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

3、思政“网红”选择那些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具备一定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有一定个人魅力的青年名师,他们善于捕捉时代热点,通过丰富且灵活的互动,引发青年学生强烈的情怀触动,从而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当前迫切需要的是思政“网红”及其团队所拥有的原创能力,比如,原创段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深度融合。

发挥“网红”思政的凝聚效应与名人效应,使思政育人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扁平化转变为立体化,由刻板、生硬、枯燥发展为具有亲和力、接地气的教育实践。

摘自《人民论坛 》2020年 2月下3月上合刊 姚伟宁/文

 

“易班”为思政课创新带来新的契机

易班(e-class)诞生于2007年,它是以高校师生为服务对象, 融合论坛、博客、微信、微博、网盘和手机应用等应用功能,集教育教学、思想引领、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于一身的实名制网络互动教育平台。截至2020年2月,已有1157所共建高校、427480个班级、18883436名师生加入易班,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为思政课理论教学创造新资源

教师可把教学大纲、课件、讲义、优质文章、课后作业等资料上传到易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更新。学生则把学习中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话题、微博、博客等形式发表,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加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契合度。

易班上思政课资源的特色在于其规模的海量性和搜索获取的方便性,依托易班平台,各高校的优秀教学资源也可彼此分享,突破了教学资源时空的限制。

(二)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开辟新天地

易班“优课YOOC”平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开辟新天地,如拍摄微视频的实践形式,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拍摄微视频,自编自导自演,教师则把微视频作品上传到“优课YOOC"平台,便于同行或全体学生观赏和评论。微视频的形式多样,如小品、合唱、辩论赛、模仿热播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等;内容亦是思政课重难点问题以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三)为思政课网络教学提供新平台

易班“优课YOOC”“优课YOOC”共有五大板块:共享课程、学习课群、考试公示、移动学习和活跃度排行榜,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全面、信息安全等优势,为思政课网络教学提供了新平台。

每个板块都有其独特功能和特点:共享课程汇聚全国各地共建高校自建、共享的优质思政视频课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国70周年网络精品视频课程》;学习课群包括课程管理、教学活动、互动交流讨论等,方便师生开展互动式教学;考试公示则发布各高校各个时间段的考试场次,便于各高校教师合理有效地安排考试时间;移动学习则提供微信端、客户端和PC端多种登录方式,实现时时学习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活跃度排行榜方便各高校易班负责老师随时查看本校易班优课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当前思政课的教学趋势。师生可利用学习课群中共同探讨思政课问题、交流思想观点,为构建思政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新平台。

摘自《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黄冰凤/文

 

 疫情背景下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亮点与难点

一、线下转向线上的亮点:

 疫情期间,全国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首次集体线上教学,不但成功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线上教学,经历了从陌生焦虑到熟悉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体验到了网络教学的优势。

1、应用网络新技术,教学观念得以转变。疫情发生以前,很多教师不擅长网络教学,经过这次全国范围的网络教学实践,录制课程或网络直播成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和教学软件,极大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说,现实教学需求倒逼思政课教师完成教学观念蜕变。

2、课堂参与形式灵活多样。线上课堂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重要的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参与互动的人数从一到多。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学习疑惑同步呈现出来。实践表明,在网络状态下,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表达个人观点的意愿也更强烈。

3、教学监测更全面。线上教学是通过专门平台软件,发布作业、进行知识测验,能做到实时监测学生的出勤和作业完成情况。这样可以弥补线下教学的监测不足,解决以往难以解决的教学跟踪问题。同时学校管理人员也可随时对教师工作监督,了解教学实况,并且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记录的大数据,有效检测教学运行总体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4、网络集体备课成为新时尚。网络集体备课优势在于,一方面教学资源可以做到及时共享,另一方面线上研讨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功能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特别值得称赞的是,网络备课彻底打破了空间限制,跨地域跨学校举办集体备课会议成为可能。在疫情期间有些高校已经联合在线上进行“共备一堂思政课”教学研讨,来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值得说明的是,这是课程教研活动的重要拓展,网络集体备课为今后同领域、同学科之间相互学习开辟了新路径。

二、线上思政课教学的难点:

1、 教师心理压力增加。要上好思政课本身要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教材内容,还要下足功夫了解时政热点,线上教学随时会遇到学生的各类问题,十分考验老师的专业水平。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被学生断章取义放到网络上,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舆论争端,造成不良影响。在网络教学环境里,教师的优缺点都会被放大,这些问题无疑会加大教师的心理负担。

2、 线上学习氛围不足,教学硬件要求较高。对学生个人来说,在家中进行“网课”学习与在学校课堂集体学习的学习氛围差异极大。从硬件条件来看,电脑、手机、网络以及供电通畅是“网课”必备前提。然而,由于网络设施条件有限,线上学习存在困难。

3、 课堂管理难度增大。对于 100 人左右的线上思政课堂,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平台,都无法捕捉每位同学的实时状态。无法得知手机或电脑是被用在学习上还是另有他用,学生在完成签到之后,是“溜之大吉”,还是认真听讲,取决于各自的自觉性和自控力。

但无论如何,这场集体线上教学实践以及网络信息化的优势被广泛接受,思政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将成为未来授课的主要方式之一。

 摘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9  韩俊,金伟/文

 

 

“战疫”之下思政课教学现状

1、“暂时性失声”

疫情发生正值假期,迫于抗击疫情的需要,学生长期被“关”在家里,活动局促、生活单调、担心被感染而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他们中的多数与网络和手机为伴,通过手机获取信息、与外界交流、与舆论互动,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浏览信息关注疫情进展,通过抖音、快手等娱乐软件排解“宅”在家里的苦闷。一方面,他们感慨于我国在疫情应对方面的“中国之治”,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极易受到疫情负面舆情的影响。疫情之下, 网络上的信息以几何级速度增长,有正能量的话语也有危言耸听的论断。随着某一热点事件关注度的持续上升和某些个别事件的无限放大,青年学生会产生很多困惑和疑问,并迫切地需要对这些困惑和疑问予以解答。因疫情发生在假期和到校时间的延迟,思政课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暂时性失声”。

2、 统筹整合相关教学资源

自2020年自2月初,教育部针对此次疫情接连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线上教学提出了要求和规范。为了提升线上教学质量,教育部为高校免费推出22个线上课程平台的2.8万门课程,其中涵盖思政课的各门课程资源,为教师备课或利用网络资源授课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除传统的在线课程平台以外,一些企业和学校也推出了自主开发的线上教学平台,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服务。而且,在技术层面上,为了保证在线教学顺利进行,相关技术部门以及研发平台根据上线容量的需要也对平台技术进行调整,多途径、多平台的支撑和保障极大助力线上思政课教学的开展。

摘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 梁巍/文

 

 

岗位思政

网红阿姨”推动思政进公寓

一、“网红阿姨”在思政新常态中的创新

利用“网红阿姨”的独特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引导,补充公寓思政力量的相对不足。是高校公寓开展思政教育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网红阿姨”主要是由学生自发挖掘、拥护上网被动成为网红。在大众眼里最普通的宿管阿姨、保洁大叔,恰恰深受大学生的爱戴,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不亚于才高八斗、学识渊博的导师。大学生自发为阿姨点赞,人民日报用“心有阳光,行尚至善”、“藏在大学里的女神”来形容他们,每次“网红阿姨”现象的出现都能引起强大的舆论反响。在“网红阿姨”身上我们能看到热情、周到、无微不至、时刻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全身心投入只为学生的成长助力的伓良品质。

(二)“网红阿姨”现象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高校后勤人员的思维定式。一个普通的后勤工作人员要怎样才能打动这么多学子的心,甚至让他们在毕业后还念念不忘时常想起。昔日的“港大三嫂”从亊着最普通的工作却能成为港大荣誉院士。全国最美公寓人徐根娣十五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像母亲一样守护着全楼的学生。她是高明的“心理疏导师”,“徐妈妈育人工作室”的牵头人,楼里的孩子都愿意和她敞开心怀,聊聊自己遇到的困惑与烦恼。类似的“网红阿姨”并非个例,仍浙江农林大学“小雪阿姨”发学生热捧,到武汉“网红”宿管阿姨放弃月薪过七的工作,用新媒体管理宿舍吸粉无数,每一位“网红阿姨”的背后都是一段用心做事,以情感人,用赤诚换真心,不忘初心默默奉献家人般的暖心故事。

(三)“网红阿姨”用心为学生服务,与学生“零距离”

1.因为爱心所以用心。“网红阿姨”思政教育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互动,形式活泼更接地气。师生之间没有说教和讲义,有的只是师生间的情谊。

2.因为用心所以尽心。以“生”为本服务学生。从引入亲情化服务到倡导“三微服务”:微笑、微信、微平台,后勤人的服务理念一直在更新,只愿为学生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3.因为尽心所以走心。讲好公寓好故事,让更多公寓人的亊迹通过网络发酵成为“网红阿姨”形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网红阿姨”的形式走进更多大学生的心里。

4.因为走心所以虚心。加强高校后勤员工队伍的管理和培训,组织广大后勤人多学多看多想,向榜样学习把“网红阿姨”的经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推动公寓思政教育的发展,让思政教育在公寓扎根。

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宿管中心的网红阿姨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近年来涌现出了诸多的“网红阿姨”,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 400 多家媒体报道的“杭电徐阿姨”,有 100 多家媒体报道的“文学扫地僧”汤阿姨,在学生微信群中更有大量“微网红”,她们对大学生 思想的影响至深至远。

(一)“寝室楼妈妈”丁桂凢在公寓“和家园”建设理念下 18 年来在值班员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十八个春夏秋冬,数万名学生的笑脸都在丁阿姨的心里,学生们亲切的称呼她“寝室楼妈妈”。在楼里她是当之无愧的网红。先进的服务理念、优质的服务水平让普通的宿管阿姨也能成为育人名师。

(二)被誉为“文学扫地僧”的汤杏芬,用短短 50天时间熟记整幢楼 832 名学生的姓名,籍贯,寝室号。在这个推崇快餐式阅读的时代坚持笔耕不辍,通过文字和便条用风趣的语言、幽默的文笔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公众号上开创《汤阿姨讲故事栏目》向学生讲述那些发生在后勤人和学生之间的温馨故事。透过文字传递的是爱和付出,温暖的是人心。学生把汤阿姨负责的楼宇命名为“汤暖楼”盛赞她“一个人温暖了一座城”。

通过举办“汤阿姨美食人生课”,用普通的食材向学生传达人生真谛,“汤阿姨美食人生课”期期爆满,吸粉无数。

在杭电公寓有一种说法,没有两把刷子怎么敢当杭电的宿管阿姨,“网红阿姨们”凭一己之力在同行人中树立了一面旗帜,吸引伒多后勤员工的争相学习,无形中提升了整个后勤队伍的素质。后勤队伍素质的提升,为思政进后勤、进公寓夯实了基础。

摘自《高校后勤研究》2019年第11期 林小惠,冯佳娜/文

 

图书馆在“课程思政”研究方面的发力点

课程思政”是当下研究与改革热点,图书馆应发挥学科优势,趁势而上,在“课程思政” 研究方面占领一席之地,并将此作为新时代推动图书馆工作新增长点。除从图书馆空间本体和服务功能拓展角度研究之外,图书馆积极作为的主要发力点有三:

一是承担“课程思政”、“研究之研究”的任务,即开展多学科多角度的综述或述评研究,这既是图书馆学人的看家本领。

二是为各学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实践与研究提供服务,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要么不甚理解“课程思政”,要么想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或研究而不知从何下手,图书馆员可以发挥信息检索优势,在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三是参与各学科各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与研究,扩展“学科馆员”的服务内涵。

摘自《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0年第5期 王丹丹,王友富/文

 

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深度参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支撑

充足的文献资源与成熟的数字资源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发挥馆藏育人功能、实现思政教育职能的“组合拳”,更是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深度参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支撑。

着重建设思政专项文献资源,如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学文化典藏,引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著作。

以资源建设为支撑,图书馆在嵌入式服务下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结合教师的课程设计、科研研究方向、专业发展趋势和实践探索,第一时间提供,如政府公开发文、专业学术研讨、专业技能大赛等信息。针对学生群体,图书馆应及时发布官方最新时事新闻、榜样事迹推文、就业创业前沿资讯等,最大化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增强思政育人时效性。

摘自《职教通讯》2020 年第 10 期 曹晓旭/文

 

 

思政教学档案材料管理的内容创新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档案管理,全面记录和服务课程思政过程,是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课程思政文件资料。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的国家政策,上级主管部门、教育部门有关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政策性、指导性教学文件及有关规定。

2、行政职能资料。师德师风建设、各类教师的工作职责、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学资料的收集和登记、青年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培养、教学工作量统计、教师说课、优质课评比制度、优质课录播、精品课程申报等资料。

3、教师个人档案及科研资料。教师个人简历、教学计划资料、发表论文、教材著作的编写、参加学术研讨会议、承担课题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等资料。

4、课程档案材料。包括课程思政教学资料和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等资料。其中,课程思政教学资料包括:教学任务安排、集体备课与教学教法的研讨、理论研究及精品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等。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资料包括:典型经验汇总、教学活动实践记录、讲座、课程思政专题案例讨论、师德师风教育实践等。

5、学生学习档案材料。学生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素质能力、思想意识的提升,个人品德、仪容仪表仪态、心理健康状况;课程思政对专业技能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育人成效记录等资料。

6、教学评估的档案材料。教师的教学反思、对试卷及成绩的分析、课程小结及学期总结;专家、同行、学生的评议反馈等。

摘自《档案管理》2020年第5期 刘敏/文

 

他山之石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VR技术让学生对思政课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戴上VR眼镜,就可以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毛泽东故居……南京城市职业学院4号教学楼3楼的VR思政教育实训室内,思政课教师李玲玲正带着学生们上课。本次实践课的主题是“中国革命精神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学生们一戴上VR眼镜,就“走”进了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的 “四渡赤水纪念馆”。

“纪念馆分战史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陈列进行。战史陈列翔实地再现了红军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四次飞渡赤水河,至5月9日渡过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跟着VR里面的讲解,学生们边“走”边看,四渡序曲土城战役、一渡赤水扎西整编、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虎离山、四渡赤水出奇制胜……整个历史在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小视频中铺陈开来。展馆中展出的红军衣物、电文等,学生们似乎伸手可及。

参观完“四渡赤水纪念馆”,学生们又“来”到了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的毛泽东、陈毅故居……继续大饱眼福。“谁能说说,中国革命精神具体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参观结束,李玲玲和同学们围绕课程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VR实训室的建设项目投资约168万元,是江苏首家运用该技术进行思政教学的高校。思政课用上了VR技术,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参观千里之外的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真实的外部世界。这一系列身临其境式的体验,让他们对思政课的内容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所创设的一种虚拟仿真,带给使用者真实、震撼的使用体验。我们的VR教学资源还配有‘交互体验式’的系统资源,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瞬间立体化、可视化,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很高。”她说。“思政课要达到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最佳方式是社会实践。”

  摘自《南京日报》2020年11月5日 谈洁、 刘建锋、申丽娟、周婷/文

 

北京大学

探析辅导员參与思政课改革

一、辅导员直接参与授课

辅导员每天工作在学生第一线,有着学生工作经验丰富,有助于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北京大学很多辅导员直接参与授课,辅导员与学生联系紧密,在日常工作中能充分掌握各专业学生关心、关注的人和事,从而充实思政课教学素材。他们将在学生工作中积累的大量育人成果和育人案例(如在各类比赛、志愿服务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中发掘的优秀榜样和典型事例等)引入课堂或编入教材,使课程内容更易引起学生共鸣。

辅导员将学生活动中开展的有特色的党团日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与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将观影、辩论赛、情景剧表演、校友讲座、优秀学生分享、线上互动等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表现出来,真正做到了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二、思政课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双师制度形成育人合力

由专职教师对思政课教材知识进行系统讲授,由辅导员设计组织课堂讨论、主题辩论赛、课件大赛、成长沙龙、以及必要的出访参观等活动,作为课堂理 论知识的自然延伸,以完成对教材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知行转化。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同合作,让教师专注于教材理论知识,保障教材知识的系统精准传授,配备辅导员精心设计的实践性教学。

比如,考古文博学院的"成长成才”课程由专职教师和学工老师共同开课,辅导员们从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辅导员个人专长和工作经验,将新思想的讲授、育德育心理念融入贯穿课程中,给予学生最专业和适当的思想教育和成长成才指导。

三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的激励机制

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课程授课,需要辅导员付出很大的努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高校需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针对各类思政课程(包括思政实践课)建立完善的课时计算方式,将辅导员的评先评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劳务报酬、绩效工资和奖金奖励等与其参与授课的情况紧密挂钩,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补偿相结合的方式,使辅导员真正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摘自《高校辅导员》2020年第2期 王宇凡、朱煜琪、潘靓慧/文

 

宁波诺丁汉大学

探索“生活思政”途径

一、创新“生活思政”阵地

宁波诺丁汉大学后勤集团成立了“生活思政工作室”, 尝试将“主题化项目”运作模式与“职员化平台”体验模式相结合,建立与学务中心、学生社团、楼委会等组织的密切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不断地改进方式方法,将“生活思政”工作寓于丰富的活动中,如社区国际文化节、宿管之家体验日、勤工俭学岗等活动。同时,开通多元沟通渠道,利用后勤官网平台和宁诺小 Upay 微信公众号平台,全方位地宣传报道“生活思政”,并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发声,发挥舆论的引导、宣传作用。

二、 营造“生活思政”育人环境

后勤集团充分利用公寓楼、商业街、餐厅等区域的改造进行文化宣传,营造了“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处景育人”的环境文化。 将独具宁波地域特色的本土名胜景观植入学生公寓,使楼宇焕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商业街布置了宁波发展史的系列景致,让天一阁、河姆渡、三江汇流诉说甬城古老的历史故事,让现代化大港北仑港码头展现改革开放 40 年宁波发展的巨大成就。

摘自《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林啸/文


相关文件链接及馆藏相关书籍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政府网站链接】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经典诵读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根据高职两门思政课程2018年版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分析学生学习达标标准,并提炼出重点、难点、考核点。再根据教学内容分析的结果,以章节为单位将相关经典文献融入到具体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中,形成与高职思政课相配套的经典诵读书目,进行经典诵读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开发,形成系统、规范和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经典诵读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引领和倡导高职学生“读经典、悟原理”的良好学习风尚,从而拓宽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途径。见表1、表2。


表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任务

单元

学生学习达标标准

重点、难点、 考核点

经典诵读篇目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做时代新人

1.区别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显著变化;

2.阐释新时代的内涵特征;

3.熟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的战略要求

1.能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调整;

2.能认清和主动承担时代责任

1.提高独立自主能力,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增强担当、奉献的自觉意识

1.新时代的内涵特征;

2.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版

 

人生的青春之问

1.区别不同人生观的实质;

2.阐释正确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3.总结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的基本方法

1.能用科学的人生观认真思考人生和 正确选择人生活动;

2.能用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客观评价社会成员及其实践活动;

3.能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2.如何科学评价人生价值;3.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1.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2.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2月15日

 

坚定理想信念

1.复述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2.阐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3.概括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关系;4.总结实现理想的途径

1.能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能树立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个人理想;

3.能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1.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2.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忠诚实践者

1.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2.如何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弘扬中国精神

1.阐释中国精神的内涵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基本内容;2.概括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2.3.总结新时代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基本方法

1.能用正确的爱国观来辨析自己和他人的言行;

2.能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训练创新思维

1.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理性的爱国认识和切实的爱国行为;

2.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

1.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

2.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3.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习近平:«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总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1.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辨析自己和他人的言行

自觉遵循并主

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2.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明大德

1.熟记道德的本质与功能;

2.阐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和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内容;

3.总结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1.能正确评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 2.能正确处理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正当利益之间的关系。

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中国革命道德;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求是», 2019年第8期

 

守公德

1.概括公共生活的特征和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2.熟记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3.总结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

1.能正确评价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2.能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3.能在客观评估自身情况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作出理性的就业选择。

1.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网络道德,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

2.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

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如何践行网络道德

3.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观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1995年版

严私德

1.概述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2.总结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3.崇德向善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

1.能文明恋爱,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的关系;

2.能善待家庭成员,营造良好家。

 

1.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2.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积极参与道德实践。

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2.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习近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

2.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能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

 

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2.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

 

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求是»2015年第1期  

 

1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阐释我国宪法的地位

2.熟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总结我国宪法规定的制度

能运用宪法知识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指导自己的法律行为

形成尊重和捍卫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的意识

 

1.我国宪法的地位2.我

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确立的制度

«更加注重发挥宪法重要作用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人民日报»2018年2月26日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与法治道路

 

1.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2.概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途径

能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角度正确看待新时代

中国社会治国理政新方略

 

形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

好习惯。

 

 

1.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

2.法治与

德治的联系与区别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12

法治思维与权利义务

1.区别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不同本质

2.概括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和尊重法律权威的要求

3.阐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4.总结行使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的法律路径

1.能运用法治思维分析法律现象

2.能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妥善处理学习、生

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

具有良好的法治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1.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习近平:«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求是»2019年第4期



表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任务

单元

学生学习达标标准

重点、难点、 考核点

经典诵读篇目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过程2.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能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2.能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里的不同力量的地位和作用

1.读懂中国华民族近代的苦难辉煌史2.读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史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版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能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2.能分析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问题

 1.能理解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就没有革命实践的成功2.能领悟中国革命为什么能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深刻原因

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理解

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的探索经验和最终选择

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

2.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能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意义

2.能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教训

1.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能正确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2.能正确评价初步探索的经验和教训

1.能正确认识初步探索的成就弥足珍贵,初步探索的教训十分深刻2.能正确把握艰辛探索的理论成果

1.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2.如何正确认识这一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关系问题

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深刻分析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问题 2.正确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能理解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什么,改变了世界什么2.能深刻领悟改革开放的抉择背景

1.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

2.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中国时代问题的不同解答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 2014年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能正确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1.理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2.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重大意义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能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环境和条件

2.能正确评价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局限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内容

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2.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如何理解新时代

2.如何实现新目标

1.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2.理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

能正确分析中国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发意识

1、中国梦的内涵

2.如何奋力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10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1.能正确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2.能正确理解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大意义

能正确理解新时代的宏伟蓝图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的内容和重要性

1.«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了解“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能分析四个全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领会要实现强国梦想,需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1.“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2.“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关系

1.«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2.习近平:«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人民日报» 2017年2月14日

12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了解习近平的强军思想

1.能理解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领会富国和强军的关系

1.能理解强国必须强军

2.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线

2.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习近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2.习近平:«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13

中国特色外交

1.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体

能分析为什么现阶段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理解中国智慧,赞成中国方案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容

2.人类共同体的内涵

1.习近平:«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

2.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14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

2.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能用事实分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能深刻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摘自《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年第1期 张妍妍/文


我馆部分馆藏相关书籍


书名

馆藏号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D616/121

习近平著 外文出版社 2014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问答

D2/6


3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

 D616/1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8.8

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A84/78

主编乔沐, 赵静华

5

<<毛泽东文集>>与毛泽东思想

 A84/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组编 人民出版 2003

6

毛泽东的思想.插图本

A84/56, A84/57

 (美) 斯图尔特·R·施拉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7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

A84/60-A, A84/60-B

人民出版社 1986

8

江泽民文选123

D2-0/30-1、2、 3




《高职教育研究参考》(教学月刊)2020年第4期 总第116期

(2020年11月25日出版)

报刊文摘 二次文献 内部交流 仅供参考

主编:魏兆春  编辑:阮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