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参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职教参
高职教育研究参考2018年第7期
发布日期:2018-10-26 浏览:

  

【面对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专栏】... 3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亟待变革... 3

人工智能“倒逼”职业教育变革?... 4

面对人工智能 职业培训以变应变... 4

高职教育理论研究... 5

“诊改” 需要形成清晰质量主体观... 5

职业院校需要回归“四个常识”... 6

高职教学改革研究... 7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指出的两个问题... 7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 【链接】... 7

学、教、辅三方联动解决到课率... 7

基于企业工作环境,改革高职课程... 8

借助社会培训助力提高职教课程... 9

基于专业教学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步骤... 10

师资建设研究... 11

院校行政管理系统正本清源... 11

新时代新创新型教师培养的路径分析... 12

专业教学研究... 12

四个因素制约专业带头人作用... 12

民办教育研究... 13

民办高职院校官本位的主要影响... 13

学生工作研究... 14

辅导员要把握好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环节... 14

班级管理需从新生入学开始发力... 15

比较教育研究... 16

美国总统近日签署《加强21世纪职业与技术教育法》... 16

他山之石... 16

北京电子科技职院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16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我把脉开“良方”... 17

杭州职业院校学生眼中的网红教师... 18

湖南环境生物职院 “狠心”清退不合格学生... 19

江苏财经职院创新形式上好新生普法第一课开始... 19

宁波电大:大一新生迎来一堂特殊的必修课... 20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开学第一课对新生说... 21

职教新闻... 21

谢俐在中国职教学会高等职教分会成立会上的讲话... 21

副部长孙尧宣讲全国教育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23

 

 

 

 

 

 

 

 

 

 

【面对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专栏】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亟待变革

 “在未来20年内,有70%~80%的工作职位将消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信息基础设施高度互联,包括生产设备、机器人、操作人员、物料和成品;制造从柔性化、敏捷化、智能化到信息化。”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全球大概有3.75亿人口将面临重新就业,其中中国占1亿。

“企业主要缺乏的是知识型、创新型的产业技术工人,这归结于市场上技术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以及产业工人的技能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和产业结构快速更新的需求。”

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

人工智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再是在一个或几个工序或低技能流水线上重复作业,而是需承担整条生产线甚至一个车间的生产与监控任务,工作范围和工作量大大增加,所需要的行业及跨行业知识越加丰富与密集。

先看一个案例,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消除浪费、持续改善、聚焦客户和尊重人性)已经和敏捷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密切结合,具有人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等特征。这类新型生产方式意味着对人力资源的职业知识、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民从追求消费数量逐渐向追求消费品质、消费个性化和差异化转变,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工作岗位,即私人定制。

职业教育如何发力

职业教育如何培养被自动化难以取代的人才——懂操作、懂作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职业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具备主动性、责任感、良好沟通能力等职业品质,还要养成匹配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以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变革。未来的大学将在个性化定制化的基础上,兼顾启迪心智和开阔视野。

职业教育必须提高人才精准有效供给能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真正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人力资本。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精准的人才供给?会上讨论最多的路径依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要将学习者浸润于实践共同体中,支持认知和行动的整合,将学校和工作场所、学校和社区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情境性的学习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激发学习者内部动力,促进学习过程中的意义生成。”

具体来说,在专业内涵上,要强化适应性,建立更加及时有效的产教互动机制,保障全产业链人才持续、有效供给;在教学资源上要突出同步性,加快教学内容和配套资源的更新,避免与企业需求脱节;在培养质量上要体现全面性和系统培养,重素质、强基础、宜发展,对企业文化认同;在培养模式上要注重协同性,人才培养规律要与生产技术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职前教育要与职后培养相统筹;在发展方式上要体现开放性,将行业企业要素渗透专业教学全过程,产学研用结合更紧密、有实效。

要鼓励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课程学分转换互认。“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促进职业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

摘自《人民政协报》2018-10-10期09版 解艳华

 

人工智能“倒逼”职业教育变革?

对于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来说,人工智能、机器换人,首当其冲冲击的就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变革,更显迫切。这可以说是新的“倒逼论”。

在这之前,随着适龄生源减少、出国留学人数增多,办学质量不高、缺乏吸引力的高职院校,以及地方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将因“生源危机”而面临“关门”风险。这么多年过去,这一“倒逼论”似乎效果不大,有的高职高专把面临生源危机的原因,归为学校办学层次不高,想着能不能升格办本科。

 “职业院校办学,做出变革”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职业院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重视每个学生的就业能力;二是职业院校的办学,有办学自主权,可以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自主调整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当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时,学校办学会主动分析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积极的调整,靠外部环境“倒逼”能否起到效果,也取决是否具备这两大条件。

问题在于,我国职业院校,当下并不具备这两大基本条件,我国相当部分职业院校,却不是以就业为导向,而是以学历为导向办学,一些高职追求中高职贯通、专升本;再看看另一个条件,一所职业学校要敏感地感受到变化,这要求学校必须拥有办学自主权,所以讨论“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就如一个旁观者。

人工智能将从就业市场倒逼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这种“倒逼”要有效果,就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引导学校办学安于定位,办出高质量和特色,引导受教育者从关注知识、学历到崇尚能力,尤其是有创新创造能力。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12月18日   熊丙奇

 

面对人工智能 职业培训以变应变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工作增减: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转型》报告中,对全球800多种职业所覆盖的2000多项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全球约50%的工作可以通过改进现有技术实现自动化。劳动者可以通过任务的转换来调整不断变化的技术禀赋,而且新技术的需求和竞争优势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计,仅机器人产业就在世界范围内滋生了17万到19万个工作岗位。未来的一项长久挑战是,帮助受到人工智能冲击行业的劳动者重新适应并获得新技能,这将是保障公共福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

职业培训内容——潜能竞争。未来可能出现直接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作,包括人类与现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合作、开发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实践中监督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由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社会范式变革。职业培训应该针对劳动者多样化的需求来定制相应的培训内容,包括提供人—人、人—机以及人—世界的沟通能力培训,提供面对瞬间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进行处理的培训,以及提供产生批判性认知和思考的培训等。由此,劳动者不但能掌握可迁移性较高的技能,更能发展人类独有的无形技能,如沟通、合作、批判性思维、问题处理等能力。因为这些技能,在现阶段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机器无法涉足的能力范畴,人类可以借此形成人与机器能力互补的工作常态。

职业培训策略——人机交互。对于情商、沟通、合作、批判性思维、问题处理等无形能力,如果缺乏情境的熏陶,单靠课堂讲授等方式被动接受,劳动者想要领悟并非易事。在传统的培训方式下,对于人—机以及人—世界沟通能力的培训,往往鞭长莫及,因此职业培训应该利用VR、AR等新兴技术开发远程指导、虚拟培训以及人工智能培训等形式,使劳动者能融入强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深化、持久的学习体验。此外,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培训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受到限制,学习者和专家交流、与他人共享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便捷。职业培训可以建立传统形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培训模式,以便更高效地为需要提高技能水平的劳动者服务。

职业培训认证——能者居之。随着新式、有效学习环境的出现和数字问责制的进步,技术和能力将需要更加精确和完善的认证方式,而不再是基于文凭和成绩。事实上,在大数据与“云技术”的推动下,职业培训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搭建一个权威性的数字化培训认证平台。劳动者可以在平台注册登入,利用VR、AR等技术手段,在模拟现实的虚拟世界里完成与机器协作、问题处理、情商、创造力等能力的测试,以完善个人的技能信息。企业或相关机构可以从这个数字平台浏览劳动者的技能信息,了解其能力水平。这种形式的数字平台相当于企业和劳动力个体进行职业培训的认证媒介,帮助两者都能得到直观的有效信息,从而有效配置人力资本。

职业培训政策——众擎易举。为了确保未来劳动者的雇佣能力,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参与这个学习和教育培训体系的设计,而且要优先考虑职业培训,投入资源开发有效的培训项目,以满足工作的需求。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构建与人工智能相适应的现代化劳动力政策和职业培训政策,统一培训质量标准,完善培训评估体系,从而为国家、社会乃至劳动者个体提供就业的法律保障,维护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市场稳定有序。

总之,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当下,劳动者个体要学会学习且持续地学习,以“变”应万变,只有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与应变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越来越灵活的碎片化工作形式、复杂化的工作环境、数字化的就业市场以及多样化的职业技能要求。面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职业培训需要革新培训内容、形式和认证体系,保持与技术的同步。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9日  欧阳忠明潘天君

 

高职教育理论研究

 “诊改” 需要形成清晰质量主体观

能否通过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简称“诊改”),实现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取决于诊改本身的质量。诊断牵涉学校每个部门、每位师生,厘清职权、明确责任特别重要,作为学校质量管理的常规工作,完善现有机构的职能是理想选择。

党委要肩负起诊改的领导责任,明确诊改目标、任务和原则,审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案,解决运行中的重大问题,领导教代会(执委会)评估体系运行的情况和成效。

院长要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组织编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优化组织设置、调适职责权力、理顺相互关系,健全诊改的组织体制;组织建立目标链与标准链,制定诊改实施办法,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谋划文化建设工程,完善诊改的运行机制;落实方案、推进诊改,解决诊改中的问题。

学术委员会须加强与诊改相关的学术制度审定,强化与学术相及的行政制度审议,做好院长的参谋。

行政职能部门要围绕二级学院(部)工作诊改、监察室要围绕行政部门工作诊改,制定标准、设立目标、实施诊断、督促改进、推广经验、建构文化;质量管理办公室要着力行政职能部门、监察室的“元诊改”,指导、监督他们发现和改进诊改本身的问题,增强诊改工作的信度和效度。

二级单位及其师生既是诊改的主体,也是诊改的客体,作为主体要创造性地执行标准、追随目标;作为客体要直面诊改发现的问题,努力去消除工作中的缺陷。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9日 陈寿根

 

职业院校需要回归“四个常识”

为了让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应有作用,不断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职业院校需要回归“四个常识”。

一是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区域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可以引进,但中低端人才需要本土化培养。职业教育就是为当地培养“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需要多少就培养多少,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但在实际中,最大的问题就出现在这个方面。招生时多多益善,能招什么专业就招什么专业,能招多少就招多少,导致就业时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专业无法对口,在工作岗位上还不如农民工得心应手。还有不少职业院校毕业生主要在外地就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对接外地经济发展需求很值得怀疑。

二是教师的天职是育人。职业院校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却因为种种原因进不了职业院校。原因之一教学组织者缺乏起码的科学意识,而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规范意识更是无从谈起。甚至许多职业院校将从企业引进的技术人员直接作为“双师”,认为高级技师、工程师是最好的教师。职业院校教师既需要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经验,又需要掌握教育知识和经验,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是培养合格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当前职业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注重了技能训练,却忽视了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的培育,一些学生甚至压根儿就不想从事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就不可能有效。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职业院校生源素质较差,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上存在一些缺陷,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职业院校不能照搬普通教育的课程模式,而应该强化补偿教育,也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学校一边套用通用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一边在抱怨生源素质差,这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

四是企业是最好的实践场所。要实现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无缝对接,将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场所无疑是最适合的。国际上占主流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就是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将企业人员作为实践教学主体。放着企业现成的先进设备不用,在校内复制一个“真实情境”,这不是产教融合,而是产教分离。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9月25日 崔发周

 

高职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指出的两个问题

学生发展方面,比如第一处,有学生在调研中认为,与辅导员或班主任接触时间太少的比例高达46%。而贫困地区或者农村农民家庭背景,高达48%。这就是质量问题。我们的学生渴望和辅导员、班主任多接触,但是不到50%的认为接触太少,学生们回答问卷都是很客观的。这就反映我们在教书育人上的问题。

教育教学,比如资源短缺,在我们1338所提交资源表数据的院校当中,46所院校生师比高于20117所院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低于3000元,还怎么办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低于3000元。37所院校校园网主干最大宽带低于10兆,比我们手机的流量还不行,说还搞媒体专业,怎么下载文件。所以离我们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信息要求相差较大,这是我们指出的资源短缺。还有校企合作,合而不深、合而不融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院校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过于教条化、形式化、机械化和表面化,学校思政育人评价方式单一问题。

摘自中国教育在线2018-07-15发布

 


学、教、辅三方联动解决到课率

教学质量最核心的也是最基本的观测点是到课率。学生到课率低时,一方面任课教师觉得自己负责教学,辅导员没有管理好学生是导致学生到课率低的原因;另一方面辅导员觉得上课时段应由老师管理,到课率低有可能是任课老师管理不严,或者课堂吸引力较弱的原因。班级到课率低,教师和辅导员如果都以为是对方的责任而放手不管,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体质量的下滑。解决上面三个问题必须要建立“学、教、辅”三方联动质量保障体制、机制。

(一)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制

围绕教学质量保障这个核心,创新“学、教、辅”质量保障体制。首先是管理体制所管理的有三个对象:学生、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其次是管理体制涉及五个层面的机构:(1)管理层:主要是纪律委员和学习委员,负责班级同学出勤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实时记载;(2)学生会管理层:主要是纪检部和学习部,负责学院所有班级学生、辅导员、任课老师的出勤和教学情况的统计;(3)管理层:主要是教学科(侧重教师管理)、学管科(侧重学生管理);(4)执行层:主要是教研室(侧重教师管理)、辅导员(侧重学生管理);(5)监控层:主要是督导室(侧重教育教学实时抽样点的采集、面上的监控以及资料汇总和归档)。

(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在成立以上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我们研究质量保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运行机制。

1.有效性运行机制——点工作机制。在学院管理层人员数量有限的基础上,为了高效和实时监控教育教学运行,我们要引进抽样机制,以点带面来实时控制现状。学校建立随机抽查制度,学院必须建立自身完善的日常教学巡查制度,对本学院所开课程教师出勤情况、学生到课率、教风学风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到课率低于80%的班级及其他教学问题当天进行情况调查、教师访谈,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本学院教师开展理论和实践课堂教学的督导听课。重点督导新开课和开新课教师、评教分数靠后的教师、师生反映教学效果欠佳的教师等。

2.可靠性运行机制——面工作机制。点工作机制可能还来信息不全,导致以点带面的错误信息,建立面工作机制,组建本学院的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学生信息员由每班学习委员和纪律委员担任,主要职责是收集、汇总和反映每天的教学日志,以及每周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学风问题,以便于了解每个班级、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学习、管理、教学的全面情况。

3.反馈运行机制——双线反馈机制。为了推进点面工作,我们设计了“双线反馈”机制。其中第一条线是教学反馈线,主要由学习委员、学习部、督导室构成数据采集正向通道和以教学科、教研室、教师构成的反馈通道组成。这条线首先采集了教学运行全过程中,如教师调、停、代补课的情况;其次采集了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体现在到课率和教学评议上;最后采集了学生对教学实践条件的满意度,体现在环境卫生、硬件、软件上。这些数据经过督导室处理后进入反馈通道,即由教学科、教研室、老师共同处理。这条教学反馈线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为教师评优评先提供了依据。第二条线是教育反馈线,主要由纪律委员、纪检部、督导室构成数据采集正向通道和以学管科、辅导员、学生构成的反馈通道组成。这条线采集学生的出勤状况,包括迟到、早退,核心是到课率,也采集了辅导员所带班级的平均到课率。这些数据经过督导室处理后进入反馈通道,即由学管科、辅导员、学生共同处理。这条教育反馈线一方面为辅导员和学生提供了下一步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为辅导员、学生的评优评先提供了依据。

4.改进运行机制——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定期针对教学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成效,及时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随着对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在一次次的滚动循环中逐步上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使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稳定在一个较高的目标水平以上。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5年第13期 袁勇

 

基于企业工作环境,改革高职课程

高职课程企业工作环境的内涵

高职课程的企业工作环境就是仿真企业运行模式、管理规定、生产类型和企业文化,把其中的各项管理、技术、素质要求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完整环节中来,以便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职业培养目标。将仿真企业工作环境应用到课程教学改革中去,就必须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特点以及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特点。现代企业特点明显,其根本目标是追求效益最大化,是物料流、技术流、信息流、人力流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完整体系,而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高职教育就是给这样复杂的体系培养核心元素——人,因此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的特点,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育人的优势,利用课程企业工作环境教学的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人才核心竞争力。

这里要注意的是,全盘企业化与课程的企业工作环境仿真的区分。用于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仿真企业工作环境,其核心目标是为培养具备技术、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人员搭建平台,是以企业工作环境作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协作完成独立项目的能力,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深入培养,对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发展前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高职课程企业工作环境的搭建

包括硬件条件的加强和软件条件的提升。其中,硬件条件具体指企业工作环境中的教学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指教学设备,例如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用到的各类数控加工设备等。这类教学设备主要以企业生产设备为标准,是开展课程教学的核心硬件设备,必须与企业现阶段使用的设备相同或相仿,要与现代企业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相一致。另一类指仿真企业管理环境的设备,例如现代企业的各种规定看板、企业文化展示墙、企业生产安全保证设备等。这类硬件设备主要是辅助生产,同时是企业管理方式方法的载体。

除此而外,一些差异化高端设备是用来培训各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这类设备往往培训时不够用、平日使用率低的情况,因此在规划实训车间建设及购置加工设备时,要充分深入企业调研,详细分析各个岗位职业技能要素,要考虑采用与实际生产匹配的设备,数量规格需与课程改革内容相对应,不盲目追求竞赛成绩,同时按照企业规范布置设备以及连接电气线路。

软件条件具体指企业化环境教学中的规范制度,同时也是教学组织的方式方法,是企业化环境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例如加工制造类专业的“6S”、车间文化。高职课程教学必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强化培养学生的六大意识,即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最终达到满足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课程企业工作环境差异化。在高职教育领域里,不同的专业及课程都对应不同的职业方向。因此在搭建课程的企业工作环境时,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适合相关专业领域的工作环境内容,不能以偏概全,要有差异。课程企业工作环境仿真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类型的专业及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差异。例如数控技术专业等加工制造类专业需要搭建的是现代制造企业的车间生产环境,在硬件投入、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全员质量体系等方面着重体现;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等计算机应用以及艺术类交叉学科,则在创新环境、创作氛围、计算机设备、影视媒体制作规范等方面着重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两类企业的运行管理内容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差异化对待不同类型专业进行研究。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9日11版 张馨月

 

借助社会培训助力提高职教课程

 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是职业院校落实服务职能的两个重要途径。人才培养是全日制教育的主要任务,其课程主要面向未来;社会培训体现职业院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其课程主要针对当前。

了解企业发展动态

 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是国家经济发展、区域产业变化的微观反映,体现企业新的价值取向、新的事业进展。一定时期的企业培训需求就是企业发展愿景的具体体现,是对职业院校新课程资源的需求。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企业最新动态信息,进而调整完善已有课程结构、充实修正课程内容,结合培训解释说明、归纳提升企业新的发展理念思路,将使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更为密切。甚至改变一定时期职业教育课程理念方式,可以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企业需求,实现院校课程与企业发展的持续平衡。

了解课程服务面向

提高员工的生产力素质,既是企业培训的需要,也是院校培训应尽的职责,必须切实了解企业员工培养需求,即了解课程服务面向。员工的基本素质与培训需求,可以反映企业生产力水平、生产经营质量现状。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机械、程序、技术技能的使用者,是活的生产力,员工以知识经验、身心健康、企业理想为基础的精神状态,决定其生产效益、产品质量、企业品牌;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他们清楚生产过程、体验决策效果,也了解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具有提升企业品质的主观诉求。培训是以讲授课程方式增进员工与生产的协同互动过程,让先进的企业理念、技术技能转变为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生产效益。

了解企业管理情况

企业管理是职业教育课程培训发挥作用、实现企业生产增值的环境条件,也是企业竞争发展的保障因素,以培训改善管理效能自然是企业培训员工的目的之一。培训课程首先是企业的,只有反映企业管理现实、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实践的课程,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从对企业发展影响来讲,培训课程必须形成涵盖设备、技术、员工、管理者、社会需求等要素的企业管理体系,让受训者形成动态、全局的行业经济观念,自觉践行先进企业管理理念机制。

打通校企联系通道

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同为责任人、同为受益者,一方是知识理念的提供者,一方是知识理念的使用者,二者都不能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且必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院校的课程更新与企业的发展进步是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以课程为载体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信息、新技术是维系二者有效沟通的血脉。职业院校课程内容的不断优化更新,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而产生更为广泛的职业培训需求,赋予职业院校更丰富的教育责任使命。

培训对企业能够起到优化管理的作用,对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也会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培训加深企业与院校的密切联系,并且不断巩固深化,可以维持院校与企业长期的合作发展关系。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08月07日孟长生 陈伟

 

基于专业教学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步骤

教师从实际出发,依据“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编制教师自己的课程实施计划,是落实《教学标准》的起点,那么落脚点就在如何基于这些“标准”,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关注教师教学背后的设计理念,最终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回答的是“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么知道学生到了那里?我安排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才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分析标准 建立目标

以单元或章为最小分析单位,绘制教学内容结构图,并据此阐述本课地位与作用;初步确定本课应然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态度),分析学习本课的必要条件,为细化教学目标、找到真正的教学起点打基础。此时确定的是“应该是这样的”教学目标,是真实学情分析之前的目标。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序,一个课时的目标一般不要超过6个。

分析学情 细化目标

参考课程实施计划中的学情分析,详细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优势与不足,并结合学习本课的必要条件分析,确定本课应该达成的学习结果(实然目标)。此时细化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学情分析而确定的“实际是这样的”教学目标,也就是经过教学,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达成的目标。

围绕目标 设计评价

要以本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为中心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与知识点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评价任务的表述要明确告诉学生做什么,有什么要求,表述要做到语言清晰,言简意赅,没有漏洞,学生能(听、看、读、演)明白。评价形式可以选择课前检测、课堂提问、随堂练习、闭卷测验、口头汇报、作品展示、技能表演、成果展示、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后作业等。

分析教学任务 选择教学策略

按照起点目标(易)到终点目标(难)的顺序,绘制教学结构分析图,目标之间的难易跨度不要太大。反复回答:学生要掌握这一水平的目标,需要预先获得哪些更简单的技能?目标与知识点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本课采取的教学策略,列出主要的教学方法,不要太多。如果是实训课,说明教学设备、工量刃具及材料等,并附上训练图纸。其中,教学媒体的选用要说明类型、内容、来源、作用以及使用方式。教学媒体的类型主要有文本、图形(图表)、静态图像(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微课、电影、幻灯、计算机网络和教师的演示、示范、实验等。教学媒体的来源主要有在线开放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模拟仿真实训、互联网、自我设计、购买等。

设计教学过程 编制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环节与时间、目标与知识点、教师活动与教法、学生活动与学法、评价方式、设计意图。环节与时间指的是教学环节和这个环节的所用时间。目标与知识点指的是与这个环节对应的本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要注明与教师和学生行为对应的教法及学法,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果师生行为涉及具体事实、故事、事例、任务等,包括陈述、演示、示范、写板书、提问等,要提供详细内容。教师使用的辅助性的材料,如表格、PPT、图片等,要说明详细内容。板书设计要有一定的特点,能够起到提纲挈领、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的作用。课堂教学流程图要体现教学性、说明性、规范性、艺术性,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展现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反映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媒体的使用、逻辑判断、开始和结束。

,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3日 李玉明

师资建设研究

院校行政管理系统正本清源

(一)行政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实施360度绩效考核

校内外公开选拔行政管理人员,除校长外,每届任期不超过2年,校长不超过5年。绩效考核采取全方位多角度评价,除上级和自己外,增添下级和同行,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评价,并扩大一线教师的评价权力,将一线教师的评价作为行政人员考核的重点参考依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竞聘和绩效考核中,应着重考察业务能力和以服务意识为核心的个人品德,对于无能者、仗势欺人者坚决剔除行政管理系统。

(二)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人本意识培训

应定期不定期对行政管理人员,尤其是中下层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人本意识培训。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行政系统而言,人本意识的核心就是服务意识。

行政人员应明确自身的定位,摆正自身的位置,服务好广大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促进高校持续健康运行与发展,切记行政管理的目的是服务,而非管理,切莫本末倒置。当管理成为了目的和“刀俎”,身处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沦为了手段和“鱼肉”。

(三)对各行政部门及行政人员实施严格的问责制和连带责任追究制

对因行政部门或行政人员的无端责难和莫须有的强硬态度而阻碍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降低教师工作积极性甚至导致教师流失的,从严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对在其中起推波助澜作用的,一并负连带责任。

摘自《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胡小玉

 

新时代新创新型教师培养的路径分析

创新意识是创新型教师要具备的首要条件,要自觉进行创新能力培养。要加强“学养”,不断更新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教师要提高“学养”必须要做到:①能有目的学习;②能有选择的学习;③能够独立的学习;④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最终走上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以学导学,以学导教。同时,教师知识结构必须合理。现代社会的教师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社会。作为教师除了要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并掌握一定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去当好先生而去教好学生。

要不折不扣地践行“四个以”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四个以”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教育对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四个以”应该成为创新型教师教育工作实践的无声的座右铭。创新教育,贵在教学创新,笔者把它概括为 “四化”教学理念,即“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达到教学过程趣味化。”

创新型教师的形成和培养,还有赖于建立一个有利于教师创新的软环境。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优化、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评估机制及其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让一部分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自觉反对“唯学历”“唯文凭”“唯论文”等 “一刀切”的现象,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给创新型教师成长提供更加宽舒的空间,给创新型教师才能的发挥和事业的拓展提供更大的平台支撑。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2018/9/12 侯志水

 

专业教学研究

四个因素制约专业带头人作用

 专业带头人在高职院校肩负着专业发展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学资源整合、专业教学问题诊断与改革等职责,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影响并带领着专业教学团队,实现专业发展目标。尽管专业带头人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方因素的制约,“带头”作用未能充分彰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专业带头人无暇“带头”。当前高职院校在整合内部资源、实现专业建设目标上仍然沿袭着科层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专业带头人实际上被纳入到了整个行政链条的最末端,主要承担着“专业建设执行者”的角色。几乎任何在专业范围内的工作事项都可以和专业建设相挂钩,导致专业带头人的工作职责出现了无限泛化的现象——需要承担大量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作为本应服务基层教学的各级职能部门,仅仅承担信息指令发布、质量监督的职责,不再具体参与到专业建设之中;而作为专业建设责任主体的专业带头人则需要接受各个部门所发布的任务和指令,陷入琐碎的管理事务中,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带头”。

其二,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无权“带头”。在科层管理模式的组织架构中,上下级之间的职权关系按照严格的等级进行划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这一逻辑同样贯穿其中,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的任何行动举措都必须首先征得上级领导的授权或批准后方能实施,专业建设方向的决策主导权主要掌握在上级领导手中,无论是专业方向的把控还是专业建设资源的整合都需要首先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造成专业带头人“带头”的空间十分有限。

其三,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无意“带头”。当前,职称评审对高职院校教师有较大的激励作用,但由于职称评定过程中仍然存在套用学术型高校评价标准的现象,将论文和课题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对专业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专业带头人做的许多诸如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与维护、学生顶岗实习安排、社会培训服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承办或组织参加技能大赛等专业建设工作得不到认可,导致专业带头人不愿意花太多精力在专业建设能力提升上,而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课题申请、论文发表上,与职称评审无关的工作很难激发专业带头人“带头”动力。

其四,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无力“带头”。由于没有明确、清晰的专业标准和资质要求,导致在办学中许多并不具备专业建设能力的教师进入到该岗位从事专业建设工作,极大弱化了专业带头人的专业身份和地位。同时,专业带头人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缺乏清晰的专业标准前提下,不仅入职前缺乏相应的岗前培训提前熟悉、认知该工作岗位的要求,而且在入职后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成长路径来提升自身领导专业建设的能力,导致许多承担着专业建设职责的专业带头人并没有能力来“带头”。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09月04日 王亚南

 

民办教育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官本位的主要影响

现实表明,公办高校教师尚可以与官本位做一番“斗争”而不必有后顾之忧。而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遭遇官本位若是选择“斗争”,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卷铺盖走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问题严重都是民办高职院校官本位带来的恶果。

(一)行政效率低下

行政管理的官僚化势必形成“官僚式”负责制,分割成两大痛点:一是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二是只关心纵向责任,不关心横向责任。在行政人员看来,自己只需听命和服务于上级,对下级和广大一线教师只能是实施命令和依令管理,形成一种“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潜规则”。一方面,一线教师的权力遭到漠视;另一方面,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

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民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低效甚至无效。事实上,不少教师痛斥民办高职院校行政审批繁杂,行政人员服务态度恶劣,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一线教师表达无力,严重阻碍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创新精神遭扼杀

学术管理行政化使得学术权力让位于行政权力,教师从事教科研改革创新所需要的资源、资金、技术,甚至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都要征得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认可。不少民办高职院校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寄予厚望,一方面又在政策支持上未有实质的表示,试图“空手套白狼”。

民办高职院校习惯于将教学科研成绩的不满意归因于广大教师的不创新和不努力。殊不知,被缰绳拴住了的千里马即便使劲浑身解数也跑不快,无米的巧妇哪怕有周之子牙、汉之子房的智慧也煮不成米饭。有一大批民办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基本薪资低得离谱,苦力拼命赚取不高的课时费,“用生命在歌唱”形容自己的遭遇。事实上,不少民办高职院校已经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果。

(三)官僚主义之风盛行

官本位的盛行也导致官僚主义之风盛行。在官本位的影响下,极易营造一种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下级对上级溜须拍马,同一部门人员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不良氛围。

整个学校将在各个组织的涣散中渐渐缺失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久而久之,优秀的人才被排挤,劣质的甚至道德败坏的庸才被提拔。更为危险和更需警惕的是,民办高职院校教职工层面的官僚主义还将在潜移默化中辐射到学生身上。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乃至其未来的职业发展甚至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极为不利。

(四)教师流失问题严重

众所周知,教师流失率高是民办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尽管此中缘由众说纷纭,但不得不说,官本位下的教师权力边缘化是根本原因。

在话语权上,教师十句话不如行政领导“一声咳嗽”, 教师不仅缺乏话语权,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被重视或者根本就没有话语表达权,很多价值诉求不能得以实现。甚至有些行政职员一方面对其上级唯唯诺诺以争取提拔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一线教师“蹬鼻子上脸”。长此以往,此等“小人”成了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主力,民办高职院校“小人当道”,教师流失也就不足为奇。

摘自《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胡小玉

 

学生工作研究

辅导员要把握好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环节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不可能在头脑中固有,它是以科学的思想认识为基础的。因此,要想解决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必须把握好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这个关键环节。

及早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新生一入学,我就给学生建立了思想档案。我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学生寝室、深入学生军训生活、与学生逐一谈话等多种方式,在第一时间里尽量详细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然后进行梳理,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同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为学生作报告。我在报告中引导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让他们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奉献社会统一起来。

注重启发学生提升思想认识的自觉性。最好的教育是由外在教育转化为内在教育,由“被教育”变为“我要教育”。新生入学,我在年级里成立读书社,每个学生都加入其中。我个人出资购买了上万元的励志书籍分发到学生中传阅。我列出了若干关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认识清楚的理论问题让学生重点阅读。我经常组织学生读书报告会,并做他们的指导教师,对他们的读书体会一一加以点评。

实现思想交流的“无缝连接”。思想没有真空地带。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要随时随地进行。我和学生搭建了微信平台。我开设了“大学生与历史上的今天”栏目,我把历史上出现的重大爱国事件和人物事迹推送给学生,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我及时评述社会上发生的影响较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帮助学生辨析是非,为学生提供思想力;我将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拜谒烈士墓收集到的励志格言发送给学生,让学生选准人生方向;每个学生过生日的时候我也是送上少则几百字、多则上千字的生日祝福,嘱咐学生让自己的“社会年龄”与自然年龄同步增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 曲建武

 

班级管理需从新生入学开始发力

 在新生刚入校的关键阶段,采取多种方法策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学校班级生活,尽快走上积极向上的发展轨道。

知己知彼 建立家校沟通网络

学生档案是班主任摸清学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把每一个学生的档案一页页、一行行看透是我的必修功课,做到看学生照片能叫出名字;对学生的入学成绩、来源学校和区市、家庭大致情况,以及曾经担任过什么班级职务、有什么兴趣爱好等,都能大致了解;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更要特别重视,做到了如指掌。当我第一次见到学生就喊出他们名字、说出他们“底细”的时候,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第一时间建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渠道非常必要。我先自制个人信息表,包括家长电话、家庭电话、个人电话、家庭住址、家庭主要成员、个人简历等内容,从第一天新生报到,就以军训时间有可能变更为理由,要求大家留下联系方式,并强调军训是德育学分的一部分。这一招果然奏效,不但了解到每个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具体情况,还了解到学生及家长的联系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便于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因势利导打好军训第一仗

军训是与学生最初的正式接触,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都在互相观察、了解,也在了解老师和学校。让军训成为集体意识教育的第一课,抓住训练间隙,与教官交流学生们的情况,以朋友的态度把教官当成班级的一员,赢得教官的信任,并在训练中配合教官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向教官学习不怕吃苦、敢于担当的精神。陪伴是最大的关爱,和他们一起进餐,和他们一起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提醒他们要多吃饭不要浪费粮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学生们感到了温暖,很快融入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定规立矩 细化班级管理制度

军训结束,上课的第一天,强调学校的规章制度,在班会课上明确班级的制度和要求,并做出表格贴到墙上,进行量化管理。对于积极向上有利于班级团结和发展的行为给予肯定、加分,对于违反纪律、制度的行为进行批评、扣分。量化管理分与学分挂钩,属于德育学分的范畴,直接影响到毕业,给积极进取的学生以动力,给自由散漫的学生以警示。

制定目标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为每一个学生制定踮一踮脚就能够得着的学习目标。如争取及格顺利毕业,争取再跳一跳冲击本科。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我给他们详细分析考试成绩的构成“平日成绩+期中考试卷面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其中平日成绩包括“课堂出勤率+听讲质量和回答问题次数+作业上交次数”。分层次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下大力气做好新生入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为班级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731日邴珍秀

 

比较教育研究

美国总统近日签署《加强21世纪职业与技术教育法》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加强21世纪职业与技术教育法》,该法案是特朗普任期首个对联邦教育有重要影响的法案,也是美国2006年后对职业与技术教育法的首次重新审批发布,获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一致认可。这一举措引人关注,让人不禁联想到特朗普重振美国本土工商业的意愿。新法案通过的背景和目标是什么?会不会似一针“强心剂”,对美国职业技术教育起到大力的推动作用?

《加强21世纪职业与技术教育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和尝试:

体现现代化。新法案中体现了双重注册、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职业发展途径和其他一些自2006年该法案最后一次授权以来的突出实践措施。

继续加强学士学位教育。新法案重新定义了“职业与技术教育”和“符合条件的机构”的概念,旨在更好地使该法案与《劳动力创新和机会法》(WIOA)保持一致,并向职业与技术教育的四年制课程开放高等教育经费。

保持与《劳动力创新和机会法》的一致性。新法案中使用的关键术语与《劳动力创新和机会法》中的术语相互呼应,并强调了职业与技术教育计划与《劳动力创新和机会法》计划之间在州和地方层面的协调。更重要的是,国会修改了法案的绩效指标,以更好地与《劳动力创新和机会法》中的绩效指标相匹配。

加强对工商业的重视。立法要求资助计划与州和地方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例如,受资助的职业教育机构必须进行劳动力需求评估并公示其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学生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

为州和地方社区领导提供支持。通过简化接收联邦资金的申请流程,并提供更多灵活性使联邦资源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和经济需求。

改善与按需工作的一致性。通过支持创新学习机会,建立更好的社区合作伙伴关系,鼓励与雇主加强互动。

提高透明度,加强问责制。通过简化绩效措施,确保职业与技术教育计划取得成果,使家长、学生和利益相关者有能力在制定绩效目标和评估当地计划的有效性方面发表意见。

确保有限的联邦角色。通过控制教育部长的权威,限制联邦干预,防止政治偏袒。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8月31日06版 张培菡/译

 

 

他山之石

北京电子科技职院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人才供给精准化

专业对接产业。该校主动融入开发区高端产业发展,建成与开发区高端装备、高端汽车、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集群相契合的机电类、汽车类、电信类等六大专业群,共44个专业,形成服务开发区重点产业、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

育人对接用人。该校与开发区开展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模式校企合作,国际知名企业和高端产业的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班等占比超40%。该校的汽车专业,与开发区内的北京奔驰共同组建了中国唯一的“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DCTC)”,企业在最新型的整车装备和技术规范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把相关认证体系引入学校,保证学生一入校就接触国际水准产品、学习一流技术和标准。

学业对接就业。该校按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设计“平台递进、模块并行、通识贯通、工作导向”的课程结构。与北京奔驰、华为集团等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

实践对接生产。该校在开发区医药园投入700万元设备,开发区提供1400平方米场地,共建共管“生物医药技术平台”,创建了“‘校园企’合作、‘产教研’同步”的校企合作模式。该校享用园区170多家企业的人力、技术和设备资源;与驻园企业共组教学和研发团队,共同开发课程,构建与产业升级同步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社会服务多样化

服务企业培训。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依托,该校针对开发区高精尖企业培训需求,发展继续职业教育。该校作为北京市安监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承担了开发区所有生产企业的法人、管理、卫生、特种作业等四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承担了开发区100余名首席技师培训项目,年均培训2000人。

服务技术创新。该校以开发区中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瞄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开发区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组建科研团队,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与学校科研的紧密衔接。2017年,该校横向课题立项309项,服务企业300家,服务到款额1475万元。

服务信息需求。依托图书馆资源,携手开发区政府,合作组建开发区资讯中心,为开发区企业提供科技资讯服务。同时,主动开放图书和文献资源,为开发区企业免费提供专利查询和文献服务,累计服务企业203家。

服务社区建设。该校成立志愿者社团,走进社区、企业、敬老院、中小学校,利用自身专业技能为社区居民开展汽车保养知识讲座等多种服务,围绕重要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教育和文化宣传活动;积极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累计参与志愿者5000余人,开展活动2000多项,受益社区居民达8万余人。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710 安江英 周国烛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我把脉开“良方”

  “对症下药”提升诊改精度

近年来,该校科学诊断校内各项工作的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邀请行业专家和管理专家前来“把脉”,研究分析问题后开“药方”。此外,还通过实施制度“废改立”,制定部门、岗位、工作的标准和考核标准,明确各项工作改进目标。

“以前学校是粗放式管理,各类规划和党政工作要点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没有考核机制,不能实时反馈。”对此,该校党委书记袁洪志介绍说,“现在我们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分解,根据重要性制定每年的A、B、C任务,以及部门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任务,由质量办公室督办任务进程,按标准考核,与绩效挂钩,管理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

智能校园增强诊改透明度

借助智能校园则能有效让每个部位的工作碎片化、流程化。

走进该校的任何一个课堂,都会看到这样新鲜的一幕——老师竟会主动要求学生看手机。原来,学校为了从手机等移动端“抢占”学生注意力,推行了深受他们欢迎的“云课堂”。“课前,老师会发预习视频;上课时,会随机生成考勤码,而且我们在课上有没有快速抢答、技能点会不会,老师一点按键就知道。”该校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胡雨介绍说,课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一键发送课堂学习报告,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课后生成课堂评价,及时反馈给老师。

“云课堂”只是该校智能校园建设的“冰山一角”,近3年,学校建成了OA办公、教务、财务、科研等系统,实现了多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信息展示,以及高标准上线事务审批、党费缴纳、成绩查询等移动端应用。此外,还构建了大数据中心,所有业务系统的公共数据会自动更新至数据中心,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精准查询、即时预警和科学决策。

目标“晾晒”让诊改更有温度

 在该校信息门户中,各部门、二级学院的周计划报表、月度反馈表、院领导一周工作安排表等一目了然,各项工作均有网络痕迹可查询。袁洪志对此介绍说:“我们制定了学校、学生、专业、课程、教师等5个层面的发展标准和可延伸目标,而且在每年的教代会上公开学校任务执行报告,‘晾晒’目标及其完成情况。”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724 沈琳

 

杭州职业院校学生眼中的网红教师

“网红就是网络红人,有才能,有魅力,有号召力,有很多粉丝。” “教师就是传授我们知识技能、教我们做人的人。”“那网红教师呢?”“网红教师就是有专业魅力,上课可以严肃、下课能做朋友的人。”这段对白,是浙江省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学生拍摄心目中的“网红教师”视频时的一段串词,也是他们对心目中“网红教师”的定义。

最近,杭州市各职业院校学生评选出心目中的“网红教师”,并由学生拍摄3分钟的推介视频,上传到腾讯网,由学生会、团委、学生社团发动学生为心目中最喜爱的教师投票。这一活动受到学生热烈追捧,一周之内,网上点击率超过70万,有些学校学生甚至自发组织起来,发动往届毕业生给自己喜爱的教师投上一票。

据主办方介绍,这一活动意在用学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好教师,充分展示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个人魅力,让学生更多了解教师,增进师生关系,让更多可爱而充满魅力的教师为社会所熟知,为职业院校优秀教师创设一个展示和成长的平台。“在评选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他们踏实严谨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或幽默风趣、或帅气美丽,或爱心爆棚、或多才多艺。他们不仅凭借自身的魅力和能力,拥有了大批粉丝、收获了行业认可,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职业人生的执着追求、对所教专业的挚爱、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深深影响和感染了学生。”

3分钟的短视频,展现了职业院校教师广受学生喜爱却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坚持陪伴学生每晚参加晚自习,组织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他们是促进学生成长最重要的人。在学生们的眼中,这些网红教师更像是鼓励他们前行的朋友和家人。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10日 张灵仙孙扶阳

 

湖南环境生物职院 “狠心”清退不合格学生

“只有打碎一批‘次品’,才能打造系列‘精品’。”为全面从严治校,狠抓“校风、学风、教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近日研究决定,对2017—2018学年经补考后学业成绩未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予以一次性退学,另外40名学生予以留级处理。这样的结果一经公布,在该校师生当中引起极大反响和热议,也给全校教师吃了定心丸。“以前确实也有不敢管、不好管的现象,现在有党委撑腰,教师就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去了。”

据了解,“清考”成为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毕业证的“法宝”,也有师兄师姐传授“考不及格不要急,毕业时一起考,学校肯定会让过”的“宝贵经验”,而这些“法宝”和“宝贵经验”一届传给一届,也导致学风愈下,成了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拦路虎”。

此次一次性清退22名学生,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严格按程序进行的,对存在厌学、不学、逃学行为的学生,学校进行了积极干预和教育,如采取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考勤制度、建立教师教学督导队、个别帮助、心理辅导、学业预警、家校联动等方式,以制度建设和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以正面教育为主,积极引导问题学生重回课堂。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未引起足够重视,上课玩手机、睡觉,甚至陷入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对于这部分教育无效的学生,学校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为了让更多家长能够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并学有所成,也为了净化校风学风,他们这次下狠心处理一批学生,确实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煎熬。在退学及留级名单公示期间,不少学生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打招呼、讲情面,希望学校手下留情。“学校党委态度非常明确:绝不允许极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其他同学,绝不允许一届带坏一届、败坏学风的风气继续蔓延。”

据了解,第三届党委于2017年8月成立以来,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摆在首位,不仅“严进严出”狠抓学生质量,还确定每年4月和10月为“学风建设月”,并组织了多层面的专项督查。经过一年多的“三风”建设,目前学校的风气已大为改观。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3日 刘旺 顾裕文

 

  江苏财经职院创新形式上好新生普法第一课开始

什么是校园裸贷?遭遇校园裸贷该如何寻求法律援助?

大学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电信和网络诈骗手段?遭遇诈骗又该怎样诉诸法律?

……

从2018级新生入学第一周的晚自习开始,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大学生普法讲师团成员,就分组来到各新生班级,对新生们进行普法宣传。

“我就借了5000元呀,怎么才1个月就要还1万元这么多?”

 在该校智慧商科实训中心的智慧教室里,LED多媒体大屏幕上正播放着由该校师生根据淮安高校发生的真实案例自编自导自演的普法校园短剧《甘律师说法之校园裸贷》。

 “这样的普法宣传生动又形象,原来裸贷离我们这么近,危害这么大。”该校2018级电子商务班学生杨思琦不由得为精彩的普法课点赞。

 校园暴力、正当防卫、防盗防骗术……普法讲师团成员以情景模拟、一问一答、案例展示等方式,为台下学生进行生动宣传和互动讲解。“以前提到法律感觉都是严肃而遥远的,但今天的‘另类宣讲’,让我们切实体会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该校2018级会计专业学生马涛在“课后”表达了这样的“课堂”感受。

“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很有意义,它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应负的法律责任,更让我们提高了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该校2018级藏族学生旦增央宗表示入校的第一个晚自习收获不小。

“为了上好这堂新生普法课,我们暑假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刚一开学,人文艺术与法律学院法律专业教师陈树茂就指导我们,结合淮安高校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集中备课和反复试讲。”普法讲师团团长杨猛说。

针对00后特点,陈树茂与普法讲师团成员在备课时反复研讨,把1小时的普法课集校园短剧、案例剖析、互动问答于一体,分“18岁的法律意义”“校园裸贷”“校园常见诈骗”3个专题进行宣讲。新颖的普法形式、生动的课堂内容,让新生们直呼“有趣又有用”。

该校党委书记韩香云说,如今,开学普法第一课已经成为面向学生进行有效普法的品牌项目,广受社会赞誉的学校法律援助中心更是成为学校开展普法工作的特色阵地和强有力的普法队伍,让学法知法守法在校园里蔚然成风,许多教师、学生或加入法律援助这支队伍,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尊法守法,为普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09日 孟文玉

 

宁波电大:大一新生迎来一堂特殊的必修课

“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内容涉及人际交往、恋爱、性与生殖健康,是一堂名副其实的“性教育”课。“很多人认为,刚入学就谈这个话题,学生会接受不了。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在生理健康方面,对恋爱、性取向以及性与生殖健康的话题最关注。”宁波电大心理健康教师胡潇闻说。”

2017年3月,宁波电大成立青春健康同伴社教育基地,并将同伴教育纳入学校心理课程,成为一门必修课,这是学校的创新之举。“因为现场没有老师,不会感到拘谨,话题一下子就打开了,同伴教育的效果非常好。”

从高中迈入大学,带着对一切都好奇的心理,加上成为大学生就等于成人的观念,导致很多学生在懵懂的状态下偷尝了禁果,意外怀孕现象,基本集中在大一暑假。同伴教育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方式进行培训,“野火游戏”是潘网蒸第一次参与的互动游戏,也是她最难忘的体验。这是一个防艾经典互动游戏,但游戏中,所有人事先都不会被告知这一点。“虽然知道只是个游戏,但代入感真的很强,你会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也得病了怎么办、家人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心情,最后我都哭了。”

同伴教育,流行于西方国家,是指同龄人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胡潇闻说,“同伴教育的优势很明显,同龄人之间很容易找到话题点,相互接受知识并快速传播。”

学生们普遍反映,同伴教育活动形式新颖、内容实用,解决了自己的许多困惑,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8月7日 周磊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开学第一课对新生说

大学学习不同于高中,大学大多是专业教育,专业则是你们三年后“仗剑走江湖”的那把“剑”,希望你们学好专业,锻造属于自己的“宝剑”,将来在人生大舞台上敢于亮剑。希望你们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做到“六个一”:

认真制订一份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愿景,不做浑浑噩噩的“糊涂虫”;

至少参加一次竞技比赛,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不做游手好闲的“局外人”;

至少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社会和他人,不做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至少培养一项特长爱好,施展自己的才艺,不做才美不外现的“潜伏者”;

至少获得一次校级以上荣誉,为大学生活增光添彩,不做一事无成的“混不吝”;

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练就强健的体魄,不做生无可恋的“葛优躺”。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9日 赵驰轩

 

职教新闻

暑假前,本刊编辑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站上看到这个大红色通栏标题,职业习惯点进浏览一番,发现不少亮点,摘编如下:

谢俐在中国职教学会高等职教分会成立会上的讲话

一、走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1、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职业教育始终围绕着服务产业振兴、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在中国制造2025、脱贫攻坚、“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重要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之一,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3、坚持促进公平,加大对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使人人出彩成为可能,提供机会。

4、坚持凝聚各方各界力量,通过多种渠道,为社会提供服务。职业教育不是唱独角戏,要努力营造不为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

二、继续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发展的新篇章,突出4个重点:

1、抓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高职瞄准高质量、中职守牢职普比、培训注重补短板。

2、抓质量,打好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聚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好“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战斗队。

3、抓继教,办好中国特色继续教育。要注重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人力资源价值;要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面向人人、时时、处处办学。

4、抓党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三、几点希望:

1、要规范管理,突出公益属性。坚持依法依规办会,高起点高质量完善分会的制度规范,进一步增强“职教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社会公益属性,严格管理以学会名义举办的各种社会培训。发挥联系高职战线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交流典型经验,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2、要聚焦学术,做好参谋智库。坚持学术立会、服务兴会,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升分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能力,力争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型智库、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实证研究、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大数据研究,提升理论创新水平;拓展旨在增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前沿问题研究。

3、要准确定位,业内共生共荣。高职教育领域人气旺、凝聚力强、做事争先。要妥善处理与“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等机制、组织关系,保护各自积极性、发挥各自作用,找准定位、错位发展、互相配合,共同筑牢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阵地,引导舆论预期,讲好高职故事。

 

在9月10日教师节的特殊日子,党中央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教育大会,习总书记也做出了重要讲话。我院官网及时进行转发:

副部长孙尧宣讲全国教育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2018年10月8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召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国家开放大学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干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孙尧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讲话、孙春兰副总理的总结讲话都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地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产业生力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孙尧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全面论述了关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靠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较大篇幅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阐述,集中体现为4个方面。

一是对教师崇高地位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二是对教师重大贡献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是对教师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四是对全党全社会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综合摘编《中国教育报》2018-10-22 孙尧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18年10月9日

 

 

 

 

 

《高职教育研究参考》(教学月刊)2018年第7期 总第101期

20181026日出版)

报刊文摘 二次文献 内部交流仅供参考




 


  主编:魏兆春  编辑:阮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