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底色,彰显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深入推进青年红色教育,要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以资源为基础,以教育为抓手,以育人为导向,切实完成好青年培养的重要任务。

为深刻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6月末旬民用航空系“夏之光”发展成就观察团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了江苏省扬州市,进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江都水利枢纽和扬州市谢馥春研学基地探索学习。

参观——江都水利枢纽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工程的成就及生态建设实效,探寻江都水利人的精神特质,6月27日上午,民用航空系赴扬州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沿线进行调研与宣传,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探寻新时代“源头精神”的深刻内涵。

团队成员们认真参观了江都水利枢纽的展馆。在参观的过程中,看着一段段珍贵的记录影像,同学们近距离地感触到治理之难、工程之艰、管理之细;对江都水利枢纽人在长期治水实践中所形成的引江精神和“引源、厚泽、卓创、致远”这四个字有了直观的感受。水利管理处工程师崔凯向团队成员们讲述了数百万人民投身于江都水利工程建设的奋斗历程:他们秉持初心,实干为先,在岗位上踏实肯干,在工作上精益求精。谆谆话语道出了蕴含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的精神品格,也使得团队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勇担使命担当的信念与决心。

随后,团队成员们亲身体验了基地具有“源头”特色的水情教育,感悟总书记节约用水的讲话精神,提高了对水情的认知,增强了水安全、水忧患、水道德意识,在心底埋下“上善若水”的种子。基地在促进形成全民知水、节水、护水、亲水的良好社会风尚和人水和谐的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感受——非物质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坚定文化自信,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团队成员们来到扬州市东关街内的谢馥春传习所和体验园,团队成员通过了解原材料以及制作工序并亲身体验了香包的制作过程,在一个小时的制作过程中感受到坚持使用传统手工工艺技艺制作化妆品的艰辛。透过手中的香囊,与非遗对话,感受厚重的中华文明史。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与谢馥春传统工艺制作技艺第六代、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刘新大师进行了交流和采访,在刘新大师的一言一行中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技艺“择一事,做一生”的含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成为非遗技艺传承的桥梁和纽带,不断用行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知识书写青春芳华,用微笑服务于社会。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以知促行,以行践知,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学习生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知识的积累,提高专业能力,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展现民航青年的抱负与担当。相信这份力量终有一日将会凝聚成为火炬,点燃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