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

经济与管理系开展“回首过去 展望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

发布日期:

为进一步促进大一学生正确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教育成才中的重要作用。经济与管理系于2023年12月4日在1202教室开展“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2023级大数据与会计4、5班和市场营销2班、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班全体同学参加,班会由辅导员刘妍主持。

首先刘妍简要阐述了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她建议每名同学思考未来的规划,并着手制作一个生涯阶梯,在2年、6年、10年、15年后的不同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目标。刘妍老师表示,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角色以及不同的任务,前阶段没有完成的任务推迟到后阶段完成的时候,就会耽误后阶段的任务,导致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大大受限,称之为“一事无成”,于是,同学们对于平时的个人学习习惯进行了反思。

接下来进入到讨论环节,针对刚刚制定的规划,刘妍提问:“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预想到哪些不确定因素呢?”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父母观念的影响、有同学的影响、有机遇和运气的成分、也有疾病和家庭的因素”。刘妍进行总结,不确定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三类,其中个人因素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环境因素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影响,社会因素则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着,刘妍从毕业生反观生涯问题,展示出一系列发人深省的例子,如“我学了4年的本专业,但我发现我完全没兴趣,我根本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可我又没有别的技能。”、“我想要的工作不一定要我,这个单位虽然不是我想去的,但先留个保底再说。”等等,进而提问“这些问题是在毕业时才出现的吗?”同学们陷入了沉思,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产生疑惑。

针对于同学们的疑惑,刘妍老师指出,职业生涯是立体的,应体现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四个维度。“高度”是指大学生选择岗位,面对不同就业去向的时候,充分利用学院和系里为同学们提供的平台,树立适宜的目标;“深度”是指职业目标要经得住检验,同时不断探索、挖掘潜能;“宽度”是指多元的尝试,突破定式思维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创造自己的职业;“温度”是指协调工作,协调家庭,处理好人际关系。

班会的最后,通过分类指导,再引导每位同学探索时间主线,制作生涯规划时间表。第一学年做好自我评估、第二学年做好职业探索与积累、第三学年作出职业选择。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认识自我、合理定位、树立目标,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不断实现青春梦和职业梦。